第三部分 勞動力市場
十、勞動力市場
考試目的
測查應試人員是否掌握勞動力市場的概念、基本特征、結構,勞動力市場運行的基本原理,與勞動力市場政策有關的一些問題。
考試內容
(一)勞動力市場概論
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含義;勞動力市場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 征;內部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特點、一功能以及晉升競賽的基本內 容;全國勞動力市場和地方勞動力市場以及優等勞動力市場和次 等勞動力市場的區別及其主要特點;內部勞動力市場的概念以及 與之有關的一些制度設計;,效率工資和晉升競賽的主要內容及其 相關原理;運用勞動力市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現實問題的基本技巧。
(二)勞動力市場均衡
勞動力市場均衡的基本含義及其圖形表示;勞動力市場均衡 變動的基本原理;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單方面變化對勞動力市場均衡的影響;運用勞動力市場均衡的基本原理來分析一些現實問 題的基本技巧;最低工資立法對勞動力市場均衡的影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人力政策等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十一、工資與就業
考試目的
測查應試人員是否掌握工資水平和工資差別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就業和失業的基本定義、統計方法以及其他相關的一些問題。
考試內容
(一)工資水平與工資差別
與工資有關的一些基本概念,貨幣工資和實際工資的定義及其相互關系;競爭性經濟中工資水平確定的基本經濟學原理,確定工資水平的一些實踐因素;工資差別的基本含義,部門間和職業間工資差別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工資性報酬差別的影響因素以及勞動力市場歧視的類型以及相關的市場歧視理論。
(二)就業與失業
就業的基本概念及其三個必要條件;國際勞工組織關于就業者的定義;我國目前適用的就業人員統計辦法;失業的基本概念;市場經濟國家關于失業的基本定義;我國目前適用的失業人員統計辦法;勞動力市場的存量量模型以及失業率的計算方法;失業的幾種基本類型以及相應的減少失業的主要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