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掌握存款貨幣創造的涵義
1、存款貨幣創造的涵義
存款貨幣創造是指商業銀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獲取各項資金來源的有利條件,再通過發放貸款、從事投資、辦理結算等業務活動,從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達到擴大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的行為。
貨幣供應理論的信用創造學說為銀行創造提供了理論。信用創造學說的先驅是約翰·勞,麥克勞德又對信用創造理論予以發展。
(1)具有存款創造的銀行有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
中央銀行:對銀行券的發行;為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提供相應的條件
商業銀行:主要表現為提供信用,信用規模并不完全受現金存款的限制
包括兩層涵義:信用工具的創造和信用量的創造。 來源:考試大
(2)信用創造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為社會提供更多資金;
商業銀行成為調節國民經濟的杠桿;
中央銀行可實施宏觀調控
2、 信用創造有關的因素分析
(1)原始存款
是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夠增加其準備金的存款,包括銀行吸收的現金存款或者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所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
是一個相對于原始存款的概念,指的是商業銀行以原始存款為基礎、運用信用流通工具和轉帳結算的方式發放貸款或進行其它資產業務時,所衍生出來的、超過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銀行體系業務經營過程整體運行的結果
(3)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限制商業銀行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以及為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以兩種具體形式存在:一是商業銀行持有的應付日常業務所需的庫存現金;二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注意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超額準備金之間的數量關系。
存款準備金=庫存現金+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法定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存款總額
超額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
(五)掌握商業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條件
1、銀行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流通工具的創造是信用量創造的前提。從銀行券到支票及各種票據。
2、部分準備金制度
部分準備金制度是相對于全額準備金制度而言的。
3、非現金結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