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務穩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經濟環境、行業狀況或企業運營狀況的威脅,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所處行業的經營失敗增多。
2.管理層為滿足外部預期或要求而承受過度的壓力
(1)政府部門、股東、重要債權人、投資分析師或其他利益相關方對盈利能力或增長趨勢存在預期(特別是不切實際或激進的預期);
(2)管理層在媒體等公開場合提供的信息過于樂觀 ;
(3)如報告不良的盈利能力或財務狀況可能會對正在進行的重大交易(如企業合并或重組)產生不利影響。
3.管理層或治理層的個人經濟利益受到被審計單位財務業績或狀況的影響
(1)管理層或治理層擁有相當數量的公司股票或債權 ;
(2)管理層或治理層的工作報酬中有相當一部分(如獎金、股票期權)取決于企業能否實現特定的(往往是激進的)指標要求(如股價、經營成果、財務狀況或現金流量)。
4.管理層或業務人員受到更高職級管理層或治理層對財務或經營指標過高要求的壓力,
治理層為管理層設定了過高的銷售業績或利潤指標。
5.現實中不同類型企業舞弊的動機
國有企業財務舞弊的動機
(1)為了業績考核而粉飾報表;
(2)為了確保職位而粉飾報表;
(3)為了獲取信貸和商業信用而粉飾報表;
(4)為了減少納稅而粉飾報表;
(5)為了推卸責任而粉飾報表;
(6)為了隱瞞違法行為而粉飾報表;
(7)為了政治目的而粉飾報表。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動機
(1)為了發行股票—符合證監會的相關規定;
(2)為了配股—前三年凈資產收益率的要求;
(3)為了炒作股票—與證券機構配合,公司出具虛假信息,券商托市;
(4)為了避免處罰—實現盈利預測、防止停牌或退市。
采用的審計程序有:
詢問法:詢問管理層、詢問內部審計人員、詢問法律顧問、詢問參與生成、處理、記錄復雜或者異常交易的員工。詢問營銷或者銷售人員。
分析程序:分析主要指向那些高風險的領域、問題領域。
觀察和檢查:觀察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生產經營場所和廠房設備、檢查文件、記錄、內部控制手冊。
內部討論法:讓經驗豐富的成員以及專家顧問分享其對于該問題的簡介,分析風險及問題發生的可能性、疑點以及審計痕跡。
編輯推薦: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合格分數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