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知識點屬于《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第四章戰略實施第三節戰略控制的內容。
【知識點】:戰略控制的過程
(一)戰略失效與戰略控制
1.戰略失效,是指企業戰略實施的結果偏離了預定的戰略目標或戰略管理的理想狀態。
2.導致戰略失效的原因:
(1)企業內部缺乏溝通;(2)戰略實施過程中各種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受阻;(3)戰略實施所需的資源條件與現實存在的資源條件之間出現較大缺口;(4)用人不當,主管人員、作業人員不稱職或玩忽職守;(5)公司管理者決策錯誤,使戰略目標本身存在嚴重缺陷或錯誤;(6)企業外部環境出現了較大變化,而現有戰略一時難以適應等。
3.戰略失效的類型
(1)早期失效:在戰略實施初期,由于新戰略還沒有被全體員工理解和接受,或者戰略實施者對新的環境、工作還不適應,就有可能導致較高的早期失效率。
(2)偶然失效: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偶然會因為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導致戰略失效,這就是偶然失效。
(3)晚期失效:晚期失效是指當戰略推進一段時間之后,原先對戰略環境條件的預測與現實變化發展的情況之間的差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戰略所依賴的基礎就顯得越來越糟,從而使失效率大為提高。
(二)企業經營業績的衡量
業績衡量可能基于財務信息也可能基于非財務信息。
1.業績衡量的主要目的
(1)業績評價是整體控制或者反饋控制系統的一部分,提供了刺激任何必要的控制行為的必要反饋;
(2)業績評價是與利益相關者群體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3)業績評價與激勵政策以及業績管理系統緊密相關;
(4)由于管理層追求獲得評價為滿意的業績,這會增加管理層的動力。
2.衡量企業業績的不同觀點
股東觀
股東觀認為企業應基于股東的利益而存在,應該把股東回報率作為企業業績的指標。
利益相關者觀
每個利益相關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對該企業具有依賴性,他們會對企業做出相應的要求,這些要求很可能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相沖突。
3.關鍵性業績指標
財務和非財務性的關鍵業績指標:
活動 |
關鍵業績指標 |
市場營銷 |
銷售數量、毛利率、市場份額 |
生產 |
利用能力、質量標準 |
物流 |
利用能力、服務水平 |
新的生產發展 |
投訴率、回購率 |
廣告計劃 |
了解水平、屬性等級、成本水平 |
管理信息 |
報告時限、信息準確度 |
(1)獲取信息的途徑。內部信息廣泛傳播于整個企業。企業的外部人不容易獲取到企業內部的信息,因而很難精準地評價企業的業績。然而,有不少從外部獲取信息的方式,包括:
①財務信息。互聯網、產業出版刊物、政府官方的統計數據、產業協會和產業顧問以及專家,都是獲取信息的來源。
②客戶信息。市場份額的信息也可從上述財務信息的來源獲取。市場研究機構有很多資料,其中一些信息是共享的。
③內部管理指標。財務指標,如資產回報率(ROA)以及銷售回報率能部分反映內部信息。
④管理效率。其他信息也能在年度報告中找到,特別是相對比率,如平均每個員工的銷售量以及每個商店的銷售量。⑤學習和成長指標。這是最難評估的指標。雖然企業有很多可以象征其前景的領域,比如開發新產品、進軍新的市場,以及傳播知識的能力等,但是這些都是不容易量化的。
(2)對總體業績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