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排列圖法、因果分析圖法和直方圖法的應用
1.排列圖法的應用(表3-26)
表3-26排列圖法的應用
項目 |
內容 |
原理 |
排列圖法是利用排列圖尋找影響質量主次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排列圖又叫帕累托圖或主次因素分析圖,它是由兩個縱坐標、一個橫坐標、幾個連起來的直方形和一條曲線所組成。左側的縱坐標表示頻數,右側縱坐標表示累計頻率,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個因素或項目,按影響程度大小從左至右排列,直方形的高度示意某個因素的影響大小 |
繪制
|
(1)畫橫坐標。將橫坐標按項目數等分,并按項目頻數由大到小順序從左至右排列 (2)畫縱坐標。左側的縱坐標表示項目不合格點數即頻數,右側縱坐標表示累計頻率 (3)畫頻數直方形。以頻數為高畫出各項目的直方形 (4)畫累計頻率曲線。從橫坐標左端點開始,依次連接各項目直方形右邊線及所對應的累計頻率值的交點,所得的曲線即為累計頻率曲線 (5)記錄必要的事項。如標題、收集數據的方法和時間等 |
觀察與分析 |
(1)觀察直方形,大致可看出各項目的影響程度。排列圖中的每個直方形都表示一個質量問題或影響因素。影響程度與各直方形的高度成正比 (2)利用ABC分類法,確定主次因素。將累計頻率曲線按0%-80%、80%-90%、90%-100%分為三部分,各曲線下面所對應的影響因素分別為A、B、C三類因素 |
應用
|
排列圖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主次因素。其主要應用有: (1)按不合格點的內容分類,可以分析出造成質量問題的薄弱環節 (2)按生產作業分類,可以找出生產不合格品最多的關鍵過程 (3)按生產班組或單位分類,可以分析比較各單位技術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 (4)將采取提高質量措施前后的排列圖對比,可以分析措施是否有效 (5)可以用于成本費用分析、安全問題分析等 |
2.因果分析圖法的應用(表3-27)
表3-27因果分析圖法的應用
項目 |
內容 |
含義 |
因果分析圖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圖來系統整理分析某個質量問題(結果)與其產生原因之間關系的有效工具。因果分析圖也稱特性要因圖,又因其形狀常被稱為樹枝圖或魚刺圖 |
繪制
|
因果分析圖的繪制步驟與圖中箭頭方向恰恰相反,是從“結果”開始將原因逐層分解的,具體步驟如下: (1)明確質量問題(結果)。作圖時首先由左至右畫出一條水平主干線,箭頭指向一個矩形框,框內注明研究的問題,即結果 (2)分析確定影響質量特性的大的方面原因。一般來說,影響質量的因素有五大方面,即人、機械、材料、方法、環境等。另外還可以按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分析 (3)將每種大原因進一步分解為中原因、小原因,直至分解的原因可以采取具體措施加以解決為止 (4)檢查圖中所列原因是否齊全,可以對初步分析結果廣泛征求意見,并做必要的補充及修改 (5)選擇出影響大的關鍵因素,做出標記“△”,以便重點采取措施 |
3.直方圖法的應用(表3-28)
表3-28直方圖法的應用
項目 |
內容 |
用途
|
直方圖法即頻數分布直方圖法,它是將收集到的質量數據進行分組整理,繪制成頻數分布直方圖。用以描述質量分布狀態的一種分析方法,所以又稱質量分布圖法 通過直方圖的觀察與分析,可了解產品質量的波動情況,掌握質量特性的分布規律,以便對質量狀況進行分析判斷。同時可通過質量數據特征值的計算,估算施工生產過程總體的不合格品率,評價過程能力等 |
觀察與分析
|
(1)觀察直方圖的形狀,判斷質量分布狀態 作完直方圖后,首先要認真觀察直方圖的整體形狀,看其是否屬于正常型直方圖。正常型直方圖就是中間高,兩側低,左右接近對稱的圖形 出現非正常型直方圖時,表明生產過程或收集數據作圖有問題。這就要求進一步分析判斷,找出原因,從而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凡屬非正常型直方圖,其圖形分布有各種不同缺陷,歸納起來一般有五種類型:①折齒型,是由于分組組數不當或者組距確定不當出現的直方圖。②左(或右)緩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對上限(或下限)控制太嚴造成的。③孤島型,是由于原材料發生變化,或者臨時由他人頂班作業造成的。④雙峰型,是由于用兩種不同方法或兩臺設備或兩組工人進行生產,然后把兩方面數據混在一起整理產生的。⑤絕壁型,是由于數據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識地去掉下限以下的數據,或是在檢測過程中存在某種人為因素所造成的 (2)將直方圖與質量標準比較,判斷實際生產過程能力 作出直方圖后,除了觀察直方圖形狀,分析質量分布狀態外,再將正常型直方圖與質量標準比較。從而判斷實際生產過程能力 |
編輯推薦:2012年監理工程師案例分析輔導:建設工程監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