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某項目部承擔了一項強度等級為C40 的現澆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任務,技術員根據相關技術要求進行了配合比設計,并獲得了監理工程師的批準,見表3-1。該結構在夏季進行施工,拌和站配置的拌和機每盤攪拌量為2m3,混凝土由罐車運輸,吊罐入模。為了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產生,項目部對本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進行了溫控設計,確定用冷水拌合,拌和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在出料口的溫度可以達到要求,同時還采取了其它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的措施。施工過程中,某一班次拌制混凝土前,試驗員對骨料的含水率進行了檢測,測得粗骨料含水率為1.5%,細骨料含水率為2.5%。技術員據此檢測結果按配合比計算拌合料的配料數量,確定了每一盤混凝土各種原材料的稱量示值,保證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數量準確。該結構的混凝土立方體28d 抗壓強度驗收批試件共有6 組,這6 組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試驗結果見表3-2。
問題
1.寫出混凝土配制的基本要求。
2.計算上述班次拌制一盤混凝土所需各種原材料稱量示值。(計算結果取兩位小數)
3.計算6 組試件的28d 抗壓強度標準差。(計算結果四舍五入取兩位小數)
4.該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可選擇的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施工措施還有哪些?
參考解析:
1.混凝土配制的基本要求為;
(1)所配制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符合設計要求。
(2)所配制的混凝土應滿足施工操作的要求。
(3)所配制的混凝土應經濟、合理。
2.水泥稱量示值為:305×2=610.00kg;
粉煤灰稱量示值為:61×2=122.00kg;
膨脹劑稱量示值為:41×2=82.00kg;
砂稱量示值為:758×(1+2.5%)×2=1553.90kg;
碎石(大)稱量示值為:741×(1+1.5%)×2=1504.23kg;
碎石(?。┓Q量示值為:317×(1+1.5%)×2=643.51kg;
水稱量示值為:175×2-758×2.5%×2-741×1.5%×2-317×1.5%×2=280.36kg;
減水劑稱量示值為:2.23×2=4.46kg。
3.第一組:(42.5-42.0)/42.5≈1%小于15%,(44.5-42.5)/42.5≈5%小于15%;
第一組試件的強度代表值為:(42.5+42.0+44.5)/3≈43.00MPa。
第二組:(39.0-38.9)/39.0≈0.3%小于15%,(45.1-39.0)/39.0≈16%大于15%;
第二組試件的強度代表值為:39.00MPa。
第三組:(46.3-44.3)/46.3≈4%小于15%,(50.4-46.3)/46.3≈9%小于15%;
第三組試件的強度代表值為:(46.3+44.3+50.4)/3≈47.00MPa。
第四組:(46.4-44.3)/46.4≈5%小于15%,(47.3-46.4)/46.4≈2%小于15%;
第四組試件的強度代表值為:(47.3+44.3+46.4)/3≈46.00MPa。
第五組:(43.2-42.9)/43.2≈0.7%小于15%,(48.9-43.2)/43.2≈13%小于15%;
第五組試件的強度代表值為:(42.9+43.2+48.9)/3≈45.00MPa。
第六組:(49.6-48.6)/49.6≈2%小于15%,(51.8-49.6)/49.6≈4%小于15%;
第六組試件的強度代表值為:(48.6+49.6+51.8)/3≈50.00MPa。
4.可選擇的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施工措施還有: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控制出機口溫度,保證澆筑溫度滿足溫控標準的要求。
(2)熱天施工出機口溫度宜采用溫度較低時段施工、降低水泥和骨料溫度、采用低溫水或冰水拌合混凝土等措施進行控制。
(3)控制澆筑溫度宜采用:提高混凝土澆筑能力,縮短暴露時間;縮短混凝土運輸距離,減少轉運次數;對混凝土運輸設備遮陽、隔熱、降溫;熱天進行艙面噴霧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