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東海某海域離岸人工島吹填造地工程,吹填區吹填容積量為1000 萬m3,超填工程量為20 萬m3,原地基沉降量為167.5 萬m3,本工程批準的取砂區位于離海岸線30km 外的海域,吹填區至取砂區平均運距為48.8km,航行水深大于15m,取砂區土質為密實中細砂,天然密度為1.84t/m3,含少量泥和貝殼,當地海水天然密度為1.025t/m3。施工單位選用18000m3 自航耙吸挖泥船(帶艏吹功能)進行挖、運、吹填施工,吹距為1.5~2.0km。根據砂源含泥量的情況,吹填區排水口布置和吹填路徑等情況,需考慮吹填流失量,本工程開工前辦理了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書面申請與發布。項目經理部在施工開始時對18000m3 自航耙吸挖泥船挖、運、吹施工進行了典型施工,實測典型施工參數見表4-1和表4-2。本區海域每年7~10 月為臺風季節,最大風力可達12 級以上,參與本工程的施工船舶數量多、類型多,有自航大型船舶,也有非自航躉船,防臺任務重,施工期間必須做好施工船舶的防臺工作。
問題
1.針對本工程疏浚土質,耙吸挖泥船應選用哪種類型耙頭、合理挖泥對地航速應為多少?
2.根據實測典型施工參數,計算出本工程挖、運、吹的施工運轉時間、施工循環運轉小時生產效率和月度生產能力。(按30 天/月)
3.吹填容積量可采用哪些方法進行計算?計算出本工程吹填設計工程量。
4.寫出本工程船舶、設備等防臺撤離時機計算應遵循的原則。
5.寫出“在臺風威脅中”、“在臺風嚴重威脅中”和“在臺風襲擊中”的定義,在臺風襲擊中時,下錨船舶何時應改拋雙錨?
6.何時需向何機構遞交發布海上航行通告、航行警告的書面申請?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書面申請應包括哪些內容?
參考解析:
1.本工程疏浚土質為:密實中細砂;耙吸挖泥船挖掘密實砂選用“挖掘型”耙頭加高壓沖水或“主動挖掘型”耙頭。合理挖泥對地航速應為:3.0~4.0km。
2.挖泥船吹泥總時間為:t3=12500/(20000×31.25%)+0.2=2.2h;
4.防臺撤離時機計算應遵循的原則為:
(1)確保碇泊施工的船舶及其輔助船舶、設備(包括水上管線和甲板駁等)在6 級大風范圍半徑到達工地5h 前抵達防臺錨地。
(2)確保自航施工船舶在8 級大風范圍半徑到達工地5h 前抵達防臺錨地。
5.“在臺風威脅中”是指船舶于未來48h 以內,遭遇風力可能達到6 級以上。“在臺風嚴重威脅中”是指船舶于未來12h 以內,遭遇風力可能達到6 級以上。“在臺風襲擊中”是指臺風中心接近,風力轉劇達8 級以上的時候。當8 級大風到來2h 前,下錨船舶應改拋雙錨(一點錨)。
6.應當在活動開始之日的7d 前向該項活動所涉及的海區的區域主管機關遞交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書面申請。但是,有特殊情況,經區域主管機關認定,需要立即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除外。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書面申請應當包括:(1)活動起止日期和每日活動時間。(2)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3)參加活動的船舶、設施和單位的名稱。(4)活動區域。(5)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