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級建造師《建筑實務》考試中,數字類的考點很多,考核題型包括選擇題及案例題。這部分知識點盤根錯節,容易混淆。因此,233網校特為考生們歸納編寫了一建《建筑實務》重要數字型考點技術和管理匯總篇,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復習記憶!推薦收藏起來,多看多記!
技術篇下
1、對跨度 ≥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應為跨度的1/1000~3/1000。【2010、2014二建,給出跨度,計算高度】
2、模板的拆除【2004、2005、2011、2013、2015、2017選擇,2009案例,2011、2013二建】
(1)底模及支架拆除時的(同條件養護試塊)混凝土強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2)不承重的側模板:只要混凝土強度保證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即可拆除。一般墻體大模板在常溫條件下,混凝土強度達到1N/mm2,即可拆除。
(3)快拆支架體系的支架立柱間距應≤2m。【2015選擇】
3、當受拉鋼筋直徑>25mm、受壓鋼筋直徑>28mm時,不宜采用綁扎搭接接頭。
4、當采用冷拉調直時,HPB300光圓鋼筋的冷拉率宜≤4%;HRB335、HRB400及RRB400等帶肋鋼筋的冷拉率宜≤1%。
5、連續梁、板的上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跨中1/3跨度范圍內,下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梁端1/3跨度范圍內。(彎矩最小處)【2007】
6、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
7、柱、墻模板內的混凝土澆筑時,為保證混凝土不產生離析,其自由傾落高度應符合如下規定:
(1)粗骨料料徑大于25mm時,不宜超過3m;
(2)粗骨料料徑小于25mm時,不宜超過6m。
當不能滿足時,應加設串筒、溜管、溜槽等裝置。
8、施工縫的留置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2005】
1)與板連成整體的大截面梁(高超過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處;
2)有主次梁的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圍內;
3)墻: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
9、填充后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4d的濕潤養護。后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
10、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應在混凝土終凝前(通常為混凝土澆筑完畢后8~12h內),開始進行自然養護。【2012】
11、混凝土采用覆蓋澆水養護的時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7d;對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14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14d。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潤濕狀態,混凝土的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12、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等。
13、先張法預應力筋放張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不低于設計標準值的75%。
14、后張法預應力筋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不低于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75%。
15、有粘結預應力筋長度不大于20m時,可一端張拉,大于20m時,宜兩端張拉;預應力筋為直線時,一端張拉長度可延長至35m。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不大于40m時,可一端張拉,大于40m時,宜兩端張拉。
16、預應力筋張拉完畢后應及時進行孔道灌漿。灌漿用水泥漿宜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調制的水泥漿,水灰比不應大于0.45,強度不應小于30N/mm2。
17、砂漿應采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自投料完算起,應為:【2016】
(1)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2min;
(2)水泥粉煤灰砂漿和摻用外加劑的砂漿,≥3min;
現場拌制的砂漿應隨拌隨用,拌制的砂漿應在3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在2h內使用完畢。【2016二建】
18、不得在下列墻體或部位設置腳手眼:【2014】
(1)120mm厚墻、清水墻、料石墻、獨立柱和附墻柱;
(2)過梁上與過梁成60°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3)寬度<1m的窗間墻;
(4)門窗洞口兩側石砌體300mm,其他砌體200mm范圍內,轉角處石砌體600mm,其他砌體450mm范圍內;
(5)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0mm范圍內;
19、在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及以上地區,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設置為斜槎,普通磚砌體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 /3 ,多孔磚砌體的斜槎長高比不應小于1/2。
20、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且應加設拉結鋼筋。
21、正常施工條件下,磚砌體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內。
22、高強度螺栓長度應以螺栓連接副終擰后外露2?3扣絲為標準計算,應在構件安裝精度調整后進行擰緊。【2013二建】
23、同一接頭中,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初擰、復擰、終擰應在24h內完成。
24、防火涂料按厚度可分CB、B和H三類。【2016,2014、2016二建】
(1)CB類:超薄型鋼結構防火涂料,涂層厚度≤3mm;
(2)B類:薄型鋼結構防火涂料,涂層厚度>3mm且≤7mm;
(3)H類:厚型鋼結構防火涂料,涂層厚度>7mm且≤45mm。
25、預制構件吊裝要求:吊索水平夾角不宜小于60°,不應小于45°。
26、采用靠放架立式運輸時,構件與地面傾斜角應大于80°,每層不大于2層。水平運輸時,預制梁、柱構件疊放不宜超過3層,板類構件疊放不宜超過6層。
27、地下工程防水等級分為4級。【2019】
28、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得小于P6。采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宜小于2min。
29、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墻的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拱(板)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下150~300mm處。墻體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
30、水泥砂漿應使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特種水泥。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應大于1%。
31、水泥砂漿防水層不得在雨天、五級及以上大風中施工。冬期施工時,氣溫不應低于5℃。夏季不宜在30℃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2015】
32、水泥砂漿防水層終凝后,應及時進行養護,養護溫度不宜低于5℃,并應保持砂漿表面濕潤,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33、鋪貼卷材嚴禁在雨天、雪天、五級及以上大風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環境氣溫不宜低于5℃,熱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環境氣溫不宜低于-10℃。
34、鋪貼雙層卷材時,上下兩層和相鄰兩幅卷材的接縫應錯開1/3~1/2幅寬,且兩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35、涂料防水層嚴禁在雨天、霧天、五級及以上大風時施工,不得在施工環境溫度低于5°C及高于35°C或烈日暴曬時施工。
36、混凝土結構層宜采用結構找坡,坡度不應小3%;當采用材料找坡時,坡度宜為2%。檐溝、天溝縱向找坡不應小于1%。找坡層最薄處厚度不宜小于20mm。
37、厚度小于3mm的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嚴禁采用熱熔法施工。
38、檐溝和天溝的防水層下應增設附加層,附加層伸入屋面的寬度不應小于250mm;女兒墻泛水處的防水層下應增設附加層,附加層在平面和立面的寬度均不應小于250mm。
39、防水混凝土應采用高頻機械分層振搗密實,振搗時間宜為10?30s。
40、防水混凝土終凝后應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41、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時,其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
42、飾面板(磚)工程
(1)飾面板安裝工程一般適用于內墻飾面板安裝工程和高度不大于24m、抗震設防烈度不大于8度的外墻飾面板安裝工程。【2019】
(2)飾面磚粘貼工程一般適用于內墻飾面磚粘貼工程和高度不大于100m、抗震設防烈度不大于8度、采用滿粘法施工的外墻飾面磚粘貼工程。
43、吊頂系統應直接連接到頂部結構受力部位上。當吊桿長度大于1500mm時,應設置反支撐,當吊桿長度大于2500mm時,應設置鋼結構轉換層。
44、幕墻開啟窗的開啟角度不宜大于30°,開啟距離不宜大于300mm。【2015】
45、幕墻外表面的檢查、清洗作業不得在風力超過5級和雨(雪)、霧天氣及氣溫超過35℃或低于5℃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