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中,“三算”指的是(),通過“三算”為今后的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尋求節約途徑。
A.概算成本、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
B.預算成本、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
C.概算成本、目標成本和計劃成本
D.預算成本、目標成本和計劃成本
【答案】B
【解析】進行預算成本、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的“三算”對比,分別計算實際偏差和目標偏差,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可以為今后的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尋求節約途徑。
22.建設工程項目進度控制的目的是()。
A.通過控制以實現工程的進度目標
B.編制進度計劃
C.論證進度目標是否合理
D.跟蹤檢查進度計劃
【答案】A
【解析】進度控制的目的是通過控制以實現工程的進度目標。如只重視進度計劃的編制,而不重視進度計劃必要的調整,則進度無法得到控制。為了實現進度目標,進度控制的過程也就是隨著項目的進展,進度計劃不斷調整的過程。
23.由不同功能的計劃構成的建設工程項目進度計劃系統不包括()。
A.實施性進度計劃
B.指導性控制計劃
C.控制性進度計劃
D.決策性控制計劃
【答案】D
【解析】不同功能的計劃構成進度計劃系統,包括:控制性進度規劃(計劃);指導性進度規劃(計劃);實施性(操作性)進度計劃等。
24.某分部工程雙代號網絡圖如下圖所示,圖中錯誤是()。
A.存在循環回路
B.節點編號有誤
C.存在多個起點節點
D.存在多個終點節點
【答案】C
【解析】雙代號網絡計劃中只有一個起點節點和終點節點。1和6兩個節點都是開始節點。
25.單代號網絡計劃如下圖所示(時間單位:天),工作D的最遲開始時間是()。
A.0
B.1
C.3
D.4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工程網絡計劃的類型和應用。單代號網絡計劃的最遲開始時間=本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本工作的持續時間=9-6=3。
26.在某工程網絡計劃中,工作M的最早開始時間和最遲開始時間分別為第15天和第18天,其持續時間為7天。工作M有兩項緊后工作,它們的最早開始時間分別為第24天和第26天,則工作M的總時差和自由時差()天。
A.分別為4和3
B.均為3
C.分別為3和2
D.均為2
【答案】C
【解析】總時差=M的最遲開始時間-M的最早開始時間=18-15=3天
自由時差=min(緊后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M的最早結束時間)=24-(15+7)=2天
27.某工程網絡計劃中工作M的總時差和自由時差分別為5d和3d,該計劃執行過程中檢查發現只有工作M的實際進度拖后4d,則工作M的實際進度()。
A.既不影響總工期,也不影響其后續工作的正常進行
B.將其緊后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推遲1d,并使總工期延長1d
C.不影響其后續工作的正常進行,但使總工期延長1d
D.不影響總工期,但將其緊后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推遲1d
【答案】D
【解析】總時差指的是在不影響總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自由時差指的是在不影響其緊后工作最早開始時間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M實際進度拖后4天,小于工作的總時差大于自由時差,因此不影響總工期,但使緊后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延遲1天。
28.已知某工作i-j的持續時間為5天,其i節點的最早開始時間為第18天,最遲開始時間為第21天,則該工作的最早完成時間為()。
A.18天
B.21天
C.23天
D.26天
【答案】C
【解析】工作時間參數的計算
工作的的最早結束時間=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其持續時間=18+5=23天即答案為C。
29.某工程單代號網絡計劃,如下圖所示,說法正確的是()。
A.工作D的ES為2
B.工作F的FF為1
C.工作G的FF為2
D.工作H的FF為1
【答案】C
【解析】最早開始時間等于各緊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時間EFh一i的最大值:ESD=4,A錯誤。
當工作i-j有緊后工作j-k時,其自由時差應為:FFi-j=ESj-k-EFi-j因此,FFF=ESH-EFF=8-6=2,B錯誤。FFG=TP-EFG=11-9=2,C正確。FFH=TP-EFH=11-11=0,D錯誤。
30.某項工作有兩個緊后工作,兩個緊后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分別為20天、15天,兩個緊后工作的持續時間分別為7天、12天,則本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為()天。
A.13
B.15
C.3
D.20
【答案】C
【解析】兩個緊后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分別是13天和3天,所以該項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為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