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力架空線路施工要求
1.電力架空線路的組成:
(1)電桿線路由基礎、電桿、導線、絕緣子、金具、避雷線及接地裝置等組成。
電桿基礎:底盤、卡盤、拉線盤
(2)電桿按用途和受力分:
①耐張桿:承受斷線張力和控制事故范圍
②轉角桿:線路轉角處,在正常情況下承受導線轉角合力
③終端桿:線路起止兩端
④分支桿:線路中間需要分支的地方
⑤跨越趕:跨越河流、特大山谷、特高交叉等地方
⑥直線桿:線路直線段上
(3)拉線:
拉線在架空線路中是用來平衡電桿各方向的拉力,防止電桿彎曲或傾倒。
①普通拉線(盡頭拉線)②轉角拉線③人字拉線④高樁拉線
2.導線連接要求
(1)導線連接處應接觸良好,其接觸電阻不應超過同長導線電阻的1.2倍;
(2)導線連接處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其強度不應低于導線強度的95%;
(3)任一檔距內的每條導線,只能有一個接頭;
(4)不同金屬、不同截面的導線,只能在桿上跳線處連接;
(5)導線鉗壓連接要選擇合適的連接管,其型號與導線相符。
二、電力電纜線路的施工要求
1.電纜保護管的設置及要求
(1)無設計要求時,下列情況應設置電纜保護管:電纜引入和引出建筑物、隧道、溝道、電纜井等穿過樓板及墻壁處;電纜與各種管道、溝道交叉處;電纜引出地面,距地面2m以下時;電纜通過道路、鐵路時。
(2)電纜保護管內徑大于電纜外徑的1.5倍。
(3)電纜引入和引出建筑物、隧道、溝道、電纜井等處,一般應采取防水套管;硬塑料管與熱力管交叉時應穿鋼套管;金屬管埋地時應刷瀝青防腐。
(4)電纜保護管宜敷設于熱力管的下方;與地下管道、溝道和道路、鐵路交叉處的相互距離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
2.電纜保護管加工
(1)保護管切斷應采用切割機,切口處的卷邊、毛刺去除;鋼管端口打成光滑喇叭口。
(2)鋼管彎制采用彎管機,硬塑料管彎制采用熱煨法;彎頭不應超過3個,直角彎頭不應超過2個。加工后的彎扁度不宜超過管子外徑10倍,彎曲半徑大于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明配管和埋入混凝土管的彎曲半徑不宜小于管子外徑的6倍,埋地管的彎曲半徑不宜小于管子外徑的10倍。
3.電纜保護管明配
(1)鋼結構上不得焊接支架和熱熔開孔。
(2)在無設計要求時,電纜管支持點間距,不宜超過3m;在管子彎頭中點處、距管子終端或箱盤柜邊緣150~500mm內應設置固定管卡。
(3)硬塑料管直線長度超過30m時,宜加裝伸縮節。
4.電纜直埋敷設要求:
(1)明確定位樁,按土溝開口尺寸和長度劃線或繃線;一般情況下,溝深0.9m;
(2)電纜敷設后,上面要鋪放100mm厚的軟土或細沙,再蓋上混凝土保護板、紅磚或警示帶,覆蓋寬度超過電纜兩側各50mm;
(3)直埋電纜應使用鎧裝電纜,金屬外皮要可靠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
(4)溝底是松軟土層時,可直接敷設電纜,直埋電纜埋深不小于0.7m,穿越農田時不小于1m,如果有石塊或硬質雜物要敷設100mm厚的軟土或細沙;
(5)直埋電纜同溝時,平行距離不小于100mm,交叉距離不小于500mm;
(6)直埋電纜的中間接頭外面應有防機械損傷的保護盒,盒下面墊以混凝土基礎板,長度要伸出接頭保護盒兩端600~700mm;
(7)直埋電纜自電纜溝引進隧道、工作井和建筑物時,要穿在管中,并將管口封堵;
(8)直埋電纜在直線段每隔50~100m處,其電纜接頭處、轉彎處、進入建筑物等應設明顯的方位標志或標樁。
5.電纜橋架、溝、夾層或隧道內電纜敷設要求:
(1)高壓與低壓電力電纜、強電與弱電控制電纜應由上而下布置;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不應配置在同一層支架上;
(2)交流三芯電纜在支吊架上不宜超過1層,橋架上不宜超過2層;交流單芯電纜,應布置在同側支架上;
(3)并列敷設的電纜其間距符合要求;
(4)電纜與熱力管道、熱力設備間距,平行敷設時不應小于1m,當受條件所限應采取隔熱保護措施;
(5)電纜敷設完畢及時清除雜物并蓋好蓋板,必要時還應將蓋板縫隙密封。
6.電纜(本體)敷設要求:
(1)電纜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外觀無損傷、絕緣良好;
(2)電纜的放線架放置穩妥,鋼軸的強度和長度與電纜盤重量和寬度相匹配;
(3)電纜敷設前應按設計和實際路徑計算每根電纜的長度,合理安排每盤電纜,減少電纜接頭。
(4)電纜封端應嚴密,并根據要求做電氣試驗。6KV以上的橡塑電纜,應做交流耐壓試驗或直流耐壓試驗及泄漏電流測試,1KV及以下的橡塑電纜用2500V兆歐表測試絕緣電阻代替耐壓試驗,電纜絕緣電阻在試驗前后無明顯變化,并做好記錄。
(5)電纜應從電纜盤上端拉出施放;
(6)人工施放時,每隔1.5~2m放置滑輪一個,不得放在地上拖拉;
(7)機械牽引時,應緩慢前進,一般速度不超過15m/min,牽引頭必須加裝鋼絲套。
(8)電纜終端頭處、接頭處、分支處;電纜隧道轉彎處、直線段每隔50~100m處,電纜豎井及隧道兩端,電纜夾層、井內要掛電纜標志牌;電纜標志牌應注明線路編號、電纜型號、規格及起止地點,并聯使用的電纜應有順序號。
7.電纜終端頭和電纜接頭制作的一般要求
(1)電纜絕緣狀況良好,無受潮,電氣性能試驗符合標準。
(2)附件規格應與電纜一致,零部件應齊全無損傷,絕緣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
(3)室外制作時應在氣候良好的條件下進行,并應有防止塵土和污物的措施。
(4)電纜終端頭和電纜接頭制作必須連續進行,應絕緣良好、密封防潮、有機械保護等措施。
(5)電纜頭的外殼與該處的電纜金屬護套及鎧裝層均應良好接地,接地線應采用銅絞線或銅編織線。
(6)三芯電力電纜終端處的金屬護層必須接地良好,電纜的屏蔽層和鎧裝層應錫焊接地線。
三、母線和封閉母線安裝
1.母線連接固定
2.封閉母線安裝的要求
(1)CCC認證及其型式試驗報告中的導體規格、溫升值、額定電流、防護等級和外殼保護接地等技術說明應符合設計要求;耐火類型母線槽還需國家認可檢驗機構出具的型式試驗報告,除上述技術參數外,耐火時間也應符合設計要求。
(2)封閉母線進場、安裝前應做電氣試驗,絕緣電阻測試不小于20MΩ;高壓封閉母線必須做交流耐壓試驗,測試結果符合封閉母線產品技術說明書要求。
(3)電氣設備安裝后,檢查并核對封閉母線敷設路徑及其連接設備、支吊架、孔洞等的位置;封閉母線訂制前,應繪制詳細的施工草圖或深化設計圖。高壓封閉母線應隨高壓設備廠家配套供應,可避免母線現場切割加工,優化現場安裝工序,提高工效。
(4)封閉母線在通過建筑變形縫時,應設置伸縮節;直線段超過80m時,應在50~60m處設置伸縮節。
(5)封閉母線與設備連接,可采用搭接或伸縮節連接。
(6)封閉母線需經電氣試驗合格后,再與設備端子連接;低壓母線絕緣電阻測試不得低于0.5MΩ;高壓母線絕緣電阻測試不得低于20MΩ,交流耐壓試驗按交接試驗標準的支柱絕緣子執行。
(7)封閉母線可靠接地前,不得進行交接試驗和通電試運行。
備考二建離不開學習資料,除了歷年真題考點以外,233網校還整理提供了易錯易混考點、時間數字類考點總結等資料,后期還將針對不同備考階段上線不同的鎖分資料,如考前上線考前25頁紙等,各位考生可以在備考時期多多關注233網校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