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據包括: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成本計劃、進度報告、工程變更、施工組織設計、分包合同等。
2.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驟
比較、分析、預測、糾偏、檢查。其中,分析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糾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實質性的一步。
3.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1)施工成本的過程控制方法
施工成本的過程控制包括人工費的控制、材料費的控制、施工機械使用費的控制和施工分包費用的控制。人工費的控制,實行“量價分離”的方法。材料費的控制分為材料用量的控制和材料價格的控制。施工機械使用費的控制,主要控制臺班數量和臺班單價兩方面。
1.單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應包括的內容有( BCE )。
A.預算成本和目標成本對比分析
B.竣工成本分析
C.主要資源節超對比分析
D.技術組織措施執行效果的分析
E.主要技術節約措施及經濟效果的分析
2.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采用“三算”對比分析,其“三算”對比指的是( ACE )的比較。
A.預算成本
B.計劃成本
C.目標成本
D.概算成本
E.實際成本
2)贏得值(掙值)法
(1)三個基本參數
①已完工作預算費用(BCWP)=已完成工作量×預算單價
②計劃工作預算費用(BCWS)=計劃工作量×預算單價
③已完工作實際費用(ACWP)=已完成工作量×實際單價
(2)四個評價指標
①費用偏差CV=已完工作預算費用(BCWP)-已完工作實際費用(ACWP)
CV為負值,項目運行超出預算費用;CV為正值,項目運行節支。
②進度偏差SV=已完工作預算費用(BCWP)-計劃工作預算費用(BCWS)
SV為負值,進度延誤;SV為正值,進度提前。
③費用績效指數(CPI)=已完工作預算費用(BCWP)/已完工作實際費用(ACWP)
CPI<1時,表示超支;CPI>1時,表示節支。
④進度績效指數(SPI)=已完工作預算費用(BCWP)/計劃工作預算費用(BCWS)
SPI<1時,進度延誤;SPI>1時,進度提前。
費用(進度)偏差反映的是絕對偏差;費用(進度)績效指數反映的是相對偏差。
(3)偏差原因分析與糾偏措施
3.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 C )。
A.發現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B.估計完成項目所需的總費用
C.找出產生偏差的原因
D.了解工程進展狀況
4.下列施工企業對施工機械使用費的控制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B )。
A.加強機械的維修保養
B.盡量選擇新開發的新型機械設備
C.加強機械的現場調度,避免窩工
D.盡量減少因安排不當引起的機械閑置
4.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1)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據: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和統計核算。
2)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1)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差額計算法、比率法等。
(2)綜合成本的分析方法,包括: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月(季)度成本分析、年度成本分析、竣工成本的綜合分析。
5.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據有( BCDE )。
A.設計圖樣
B.進度報告
C.工程變更
D.施工組織設計
E.分包合同
6.采用過程控制的方法控制施工成本時,控制的要點有( ACDE )。
A.人工費的控制實行“量價分離”的方法
B.材料價格由項目經理負責控制
C.材料費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價格
D.合理安排施工生產,加強設備租賃計劃管理
E.對分包費用的控制,重點是做好分包工程詢價、驗收和結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