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
(多選題,題目不多,但是繁瑣,需要記)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深入了解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征、類型、成因與防范對策,對期貨市場風險有一個整體、全面的了解,從而充分認識到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實踐中自覺加強風險管理與防范。
學習重點: 來源:考試大
掌握和理解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征、類型、成因,重點掌握風險監管體系與監管制度。
第一節 期貨市場風險識別
一、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征
(一)風險存在的客觀性:來自期貨交易內在機制的特殊性,如杠桿作用、雙向交易、對沖機制等。
(二)風險因素的放大性:波動頻繁、以小博大、連續交易、大量交易、遠期性。
(三)風險與機會的共生性: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
(四)風險評估的相對性 來源:考試大
(五)風險損失的均等性
(六)風險的可防范性
二、期貨市場風險的類型
(一)從風險是否可控的角度劃分
期貨市場風險可以分為不可控風險(宏觀環境變化的風險和政策性風險)和可控風險(如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
(二)從期貨交易環節劃分
客戶從事期貨交易主要面臨代理風險、交易風險與交割風險。
(三)從風險產生的主體劃分
期貨市場涉及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客戶和政府等主體。
(四)從風險成因劃分
可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與法律風險。
市場風險:因價格變化使持有的期貨合約的價值發生變化的風險。是期貨交易中最常見、最需要重視的一種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由于交易對手不履行履約責任而導致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流通量風險(期貨合約無法及時以合理價格建立或了結頭寸的風險)和資金量風險(當投資者的資金無法滿足保證金要求時,其持有的頭寸面臨強制平倉的風險)
流通量風險,在廣度上——在既定價格水平下滿足投資者交易需求的能力;
在深度上——市場對大額交易需求的承接能力 來源:www.examda.com
較高流動性的市場,穩定性也比較高。
操作風險:是指因信息系統或內部控制方面的缺陷而導致意外損失的可能性。
法律風險:是指在期貨交易中,由于相關行為(如簽訂的合同、交易的對象、稅收的處理等)與相應的法律法規發生沖突致使無法獲得當初所預期的經濟效果甚至蒙受損失的風險。
(注意風險的分類以及每種風險的定義,可能出選擇題)
三、期貨市場風險的成因
從期貨交易起源與期貨交易特征分析,其風險成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價格波動
(二)杠桿效應——期貨交易的杠桿效應是區別于其他投資工具的主要標志,也是期貨市場高風險的主要原因。
(三)非理性投機
(四)市場機制不健全——產生流動性、結算、交割等風險
四、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效的風險管理是期貨市場充分發揮功能的前提和基礎
(二)有效的風險管理是減緩和消除期貨市場對社會經濟生活不良沖擊的需要
(三)有效的風險管理是適應世界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