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識一位老伯伯,退休前是中學化學老師,他用化學元素周期表,解釋股市中漲跌的規律,筆者覺得也蠻有道理。其實歷經100多年的發展,自美國著名的股市分析家查爾斯?道首開股市技術分析先河以來,技術分析已形成理論流派眾多,分析工具豐富的一門股票實用學問,而且這門學問還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
現在比較廣泛運用于股市的技術分析理論主要有波浪理論、K線理論、趨勢理論、形態理論、移動平均理論、江恩理論、量價理論。技術分析主要是利用時間、成交價、成交量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圖形形態和一些定量的指標為工具來研判、預測股價的變動趨勢,幾乎所有的技術分析理論和方法都部分或全部包括時間、價格和成交量這些技術分析的三個基本要素,所不同的是這些技術理論的出發點和側重點不一樣,但它們幾乎有一個共同點即純技術分析理論認為股價走勢是影響供求關系的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股價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反映在市場行為中,技術分析理論只關心這些因素對市場行為的影響效果。而對影響股價關系的一些或單個因素不作研究,實際上,它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對股價走勢的研究,發現供求關系逆轉時在量、價及圖表上出現的信號,并告訴投資人,未來的股價走勢會如何變動。從這一角度看,技術指標常常在瞬間是滯后的。而作為實戰時的參考因素,認識這一點,可以搶先一步在技術圖表還沒改變形態(或稱趨勢)的情況下買進或賣出籌碼,這也是利用技術分析局限性獲利的一種方法。如南玻科控在今年1月6日公布利好消息之前,表現平穩,而一旦公布了消息,股價便騰空而起,直上云霄,如果在第一時間,以集合競價掛上你想要的股數,便有可能會搶在圖表變化前買進該股,從而獲利。
相關推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