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的鄰居乙買來建筑材料,準備在房后建一雜物間,甲認為會擋住自己出入的通道,堅決反對。乙不聽。甲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禁止乙的行為。該訴訟屬于哪類訴?
A.確認之訴
B.形成之訴
C.給付之訴
D.變更之訴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確認之訴,給付之訴,變更之訴。本題考查訴的分類。 按照當事人訴訟請求的目的和內容的不同,可將訴分為確認之訴,給付之訴和變更之訴。確認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確認與被告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訴。確認之訴的客體為法律關系。給付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其履行某種特定給付義務的訴。原告要求被告履行的給付義務既包括給付一定數額的貨幣和財產,也包括為或不為某種特定的行為。變更之訴又稱形成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以判決變更或消滅其與被告之間既存民事法律關系的訴。 本題中甲請求法院禁止乙的行為屬于給付之訴。因此,C選項正確,當選;ABD選項均錯誤,不當選。
2.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公平正義,因此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下列哪一民事訴訟基本原則最能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內涵?
A.檢察監督原則
B.誠實信用原則
C.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D.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檢察監督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本題考查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A、B選項,檢察監督原則是指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誠實信用原則指民事訴訟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及法官在訴訟進行中,其訴訟行為應該符合公正、誠實、守信的要求。上述兩項原則都與平等內涵無關。故A、B選項錯誤,不當選。 C選項,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具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平等地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該原則涵括了所有當事人的平等,在四個選項中最能體現平等內涵。故C選項正確,當選。 D選項,對等原則是指外國法院限制我國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我國人民法院也對該國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予以限制。它與平等內涵也無關。同等原則是指在我國民事訴訟中,賦予外國或無國籍當事人與我國當事人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該原則對平等內涵只是略有體現,僅僅要求不同國籍當事人之間的平等。故D選項錯誤,不當選。
法考必備:【法考刷題APP下載】【點擊加QQ群:860440252】【免費下載精品資料】更多答疑可加微信ks233wx19法考學霸君好友。
3.根據《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關于中級法院,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既可受理一審涉外案件,也可受理一審非涉外案件
B.審理案件組成合議庭時,均不可邀請陪審員參加
C.審理案件均須以開庭審理的方式進行
D.對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均為生效判決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中級人民法院的管轄,合議制,庭審的階段和順序,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本題考查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案件的范圍與審理的特點。 A選項,《民事訴訟法》第18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據此可知,中院既可受理一審涉外案件,也可以受理一審非涉外案件。故A選項正確,當選。 B選項,《民事訴訟法》第39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據此可知,中院在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時,合議庭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或者由審判員組成。故B選項錯誤,不當選。 C選項,《民事訴訟法》第13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第169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若中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是一審案件,則只有上述幾類案件應當不公開或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不公開;若中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是二審案件,則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9條的規定,在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情況下,也可以徑行判決、裁定。故C選項錯誤,不當選。 D選項,《民事訴訟法》第164條第1款規定:“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中院并非僅審理上訴案件,也可以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其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時所作出的判決不是生效判決,是可以上訴的。故D選項錯誤,不當選。
4.甲在某報發表紀實報道,對明星乙和丙的關系作了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乙和丙以甲及報社共同侵害了他們的名譽權為由提起訴訟,要求甲及報社賠償精神損失并公開賠禮道歉。一審判決甲向乙和丙賠償1萬元,報社賠償3萬元,并責令甲及報社在該報上書面道歉。報社提起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改判甲和自己各承擔2萬元,以甲的名義在該報上書面道歉。二審法院如何確定當事人的地位?
A.報社是上訴人,甲是被上訴人,乙和丙列為原審原告
B.報社是上訴人,甲、乙、丙是被上訴人
C.報社是上訴人,乙和丙是被上訴人,甲列為原審被告
D.報社和甲是上訴人,乙和丙是被上訴人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訴的主體的合并。本題考查必要共同訴訟。 《民訴解釋》第319條規定:“必要共同訴訟人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起上訴的,按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上訴僅對與對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分擔有意見,不涉及其他共同訴訟人利益的,對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未上訴的同一方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二)上訴僅對共同訴訟人之間權利義務分擔有意見,不涉及對方當事人利益的,未上訴的同一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三)上訴對雙方當事人之間以及共同訴訟人之間權利義務承擔有意見的,未提起上訴的其他當事人均為被上訴人。” 本題中,甲和報社共同侵權,為必要共同訴訟的被告。報社上訴,對其和甲之間金錢賠償的義務分擔有意見,此點并不涉及乙、丙的利益;但其提出僅以甲的名義在該報上書面道歉,表明報社不愿承擔賠禮道歉的義務,涉及對方當事人乙、丙的利益,故報社為上訴人,甲、乙、丙為被上訴人。因此,B選項正確,當選;ACD選項均錯誤,不當選。
5.李某駕車不慎追尾撞壞劉某轎車,劉某向法院起訴要求李某將車修好。在訴訟過程中,劉某變更訴訟請求,要求李某賠償損失并賠禮道歉。針對本案的訴訟請求變更,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該訴的訴訟標的同時發生變更
B.法院應依法不允許劉某變更訴訟請求
C.該訴成為變更之訴
D.該訴仍屬給付之訴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訴訟標的,變更之訴,給付之訴。本題考查訴訟標的、訴的分類。 A選項,訴訟標的是指當事人之間因發生爭議而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民事法律關系。本案的訴訟標的是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其并未發生變更,因此,A選項錯誤,不當選。 B選項,原告在訴訟過程中可以變更訴訟請求。《民訴解釋》第232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并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至于原告變更訴訟請求,也應適用這條規定,在法庭辯論結束前進行。因此,B選項錯誤,不當選。 C、D選項,變更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以判決改變或消滅既存的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訴。給付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一定的民事義務的訴。在本案中,原告變更后的訴訟請求是要求李某賠償損失并賠禮道歉,仍然是讓被告履行義務,屬于給付之訴,因此C選項錯誤,不當選;D選項正確,當選。
法考[模擬試題]、[歷年真題]、[章節試題]在線機考刷題,點擊前往!
2020年法考:鎖定考試核心考點,一站式拔高提分!點擊免費試聽講師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