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根據刑法規定與相關司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現場群眾毆打,逃往公安機關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當場死亡,但肇事者誤以為被害人沒有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傷后誤以為被害人已經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導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轉移至隱蔽處,導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五)嚴重超載駕駛的。第五條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A項中行為人不救助被害人致其死亡是因為害怕被現場群眾毆打,并不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因此A是錯誤的?!缎谭ā返?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項的情形符合本條的規定,應直接認定交通肇事罪?!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所以D也是錯誤的。
10.對下列與擾亂市場秩序罪相關的案例的判斷,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所購某名牌轎車行駛不久,發動機就發生故障,經多次修理仍未排除。甲用牛車拉著該轎車在鬧市區展示。甲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
B.廣告商乙在拍攝某減肥藥廣告時,以肥胖的郭某當替身拍攝減肥前的畫面,再以苗條的影視明星劉某作代言人夸贊減肥效果。事后查明,該藥具有一定的減肥作用。乙構成虛假廣告罪
C.丙按照所在企業安排研發出某關鍵技術,但其違反保密協議將該技術有償提供給其他廠家使用,獲利400萬元。丙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D.章某因房地產開發急需資金,以高息向丁借款500萬元,且按期歸還本息。丁嘗到甜頭后,多次發放高利貸,非法獲利數百萬元。丁構成非法經營罪
答案:C
解析:損害商品聲譽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甲因為轎車本身的質量問題,多次維修未果這一事實,才將車拉在鬧事展示,并不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所以A是正確的。虛假廣告罪是指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行為。B項中說明該減肥藥有一定的減肥作用,因此乙并不構成虛假廣告罪?!缎谭ā返?19條規定,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C項中丙的行為符合《刑法》第219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因此丙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非法經營罪,是指未經許可經營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以及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很顯然丁的行為不構成非法經營罪。故此D項是錯誤的。
11.關于貸款詐騙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以欺騙手段騙取銀行貸款,給銀行造成重大損失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B.乙以牟利為目的套取銀行信貸資金,轉貸給某企業,從中賺取巨額利益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虛假的項目騙取銀行貸款。該公司構成貸款詐騙罪
D.丁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騙取銀行貸款后攜款潛逃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答案:D
解析: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出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蛘咭云渌椒?,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A項屬于借貸糾紛,并不構成貸款詐騙罪。B項中乙的行為明顯構成高利轉貸罪,所謂高利轉貸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行為。故此B也是錯誤的?!度珖ㄔ簩徖斫鹑诜缸锇讣ぷ髯剷o要》規定,單位不能構成貸款詐騙罪。根據刑法第三十條和第一百九十三條的規定,單位不構成貸款詐騙罪。所以C項是錯誤的。D項丁有使用虛假證明文件騙取銀行貸款的行為,故丁構成貸款詐騙罪,所以D項是正確的。
12.關于強奸罪及相關犯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欲強奸某婦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該婦女喉嚨,致其死亡后實施奸淫行為。甲的行為構成強奸罪的結果加重犯
B.乙為迫使婦女王某賣淫而將王某強奸,對乙的行為應以強奸罪與強迫賣淫罪實行數罪并罰
C.丙在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過程中,強奸了被組織的婦女李某。丙的行為雖然觸犯了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與強奸罪,但只能以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定罪量刑
D.丁在拐賣婦女的過程中,強行奸淫了該婦女。丁的行為雖然觸犯了拐賣婦女罪與強奸罪,但根據刑法規定,只能以拐賣婦女罪定罪量刑
答案:D
解析:A項中甲的行為是強奸致人重傷、死亡,強奸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是指強奸行為導致被害人性器官嚴重損傷,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傷害,甚至當場死亡或者經搶救無效死亡。行為人出于報復的動機,在強奸過程中或強奸后殺死或者傷害被害人的,應分別認定為強奸罪、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實行數罪并罰。所以A項是錯誤的。《刑法》第358條規定,組織他人賣淫或者強迫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四)強奸后迫使賣淫的;可見B項中乙的行為構成強迫他人賣淫罪的結果加重犯,而不構成強奸罪?!缎谭ā返?18條規定,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被組織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所以C項中丙的行為構成強奸罪與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數罪并罰。《刑法》第240條規定,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三)奸淫被拐賣的婦女的;可見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奸婦女的,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的結果加重犯,所以D是正確的。
13.下列哪種情形構成誣告陷害罪?
A.甲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養情人并匿名舉報,使曹某失去晉升機會
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實施恐怖活動的人而向其提供資金”的事實,并向公安部門舉報
C.丙捏造同事賈某受賄10萬元的事實,并寫成500份傳單在縣城的大街小巷張貼
D.丁匿名舉報單位領導王某貪污救災款50萬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貪污了救災款5000元
答案:B
解析: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缎谭ā返?43條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A項中甲捏造事實舉報曹某是為了獲得升職,而并不是想使他受到刑事追究。C項中丙捏造賈某受賄的事實,并寫成傳單在縣城張貼的行為,并不能看出丙有使賈某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圖。D項中,丁某舉報王某貪污50萬元,而查明王某只貪污5000元,丁某的行為屬于錯告或者檢舉失實,不構成誣告陷害罪。而B項中乙捏造文某項實施恐怖活動的王某提供資金的實施,并且直接向公安機關舉報,可以看出乙明顯是想讓文某受到刑事追究,故此B項是正確的。
14.張某和趙某長期一起賭博。某日兩人在工地發生爭執,張某推了趙某一把,趙某倒地后后腦勺正好碰到石頭上,導致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關于張某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構成故意殺人罪
B.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構成故意傷害罪
D.屬于意外事件
答案:B
分析:意外事件有三個特征:一是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行為人的行為是造成損害結果的原因;如果出現了損害結果,但不是行為人的行為造成,而是由自然現象、動物等造成,則不能稱為意外事件。二是行為人沒有故意與過失。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及所造成的損害結果,既不存在故意心理,也不存在過失態度。三是損害結果由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行為人沒有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損害結果而且根據當時各方面的情況,他不可能預見、不應當預見。而張某和趙某在工地發生爭執,工地屬于有較高危險性的場所,行為人在這里要小心謹慎,張某把趙某推倒,致使趙某頭碰石頭死亡,張某本沒有殺害或者傷害趙某的故意,是沒有盡到應盡的注意義務,屬于疏忽大意的過失。前面說過構成意外事件需要行為人沒有故意和過失,所以本案不屬于意外事件而應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所以B是正確選項。
2013年司法報考信息:2013司法考試時間|報名時間|報考指南 在線咨詢
考生練筆:2011-2013年司法考試免費模擬試題及答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章節試題及答案
國家司法考試《卷二》歷年真題及答案分析匯總
司法考試行政法案例試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