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法考>客觀題卷一>卷一真題

司法考試刑法2002年-2009年單選題真題解析

來源:法律教育網 2010年9月23日
導讀: 02年到09年八次國家司法考試的全部試題(含08年緩考地區試卷),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學、經濟法、國際三法、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等十二個部分,題目按照年份排列,并根據最新立法進行解析。
  10.對下列與擾亂市場秩序罪相關的案例的判斷,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所購某名牌轎車行駛不久,發動機就發生故障,經多次修理仍未排除。甲用牛車拉著該轎車在鬧市區展示。甲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
  B.廣告商乙在拍攝某減肥藥廣告時,以肥胖的郭某當替身拍攝減肥前的畫面,再以苗條的影視明星劉某作代言人夸贊減肥效果。事后查明,該藥具有一定的減肥作用。乙構成虛假廣告罪
  C.丙按照所在企業安排研發出某關鍵技術,但其違反保密協議將該技術有償提供給其他廠家使用,獲利400萬元。丙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D.章某因房地產開發急需資金,以高息向丁借款500萬元,且按期歸還本息。丁嘗到甜頭后,多次發放高利貸,非法獲利數百萬元。丁構成非法經營罪
  答案:C
  解析:損害商品聲譽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甲因為轎車本身的質量問題,多次維修未果這一事實,才將車拉在鬧事展示,并不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所以A是正確的。虛假廣告罪是指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行為。B項中說明該減肥藥有一定的減肥作用,因此乙并不構成虛假廣告罪。《刑法》第219條規定,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C項中丙的行為符合《刑法》第219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因此丙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非法經營罪,是指未經許可經營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以及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很顯然丁的行為不構成非法經營罪。故此D項是錯誤的。
  11.關于貸款詐騙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以欺騙手段騙取銀行貸款,給銀行造成重大損失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B.乙以牟利為目的套取銀行信貸資金,轉貸給某企業,從中賺取巨額利益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虛假的項目騙取銀行貸款。該公司構成貸款詐騙罪
  D.丁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騙取銀行貸款后攜款潛逃的,構成貸款詐騙罪
  答案:D
  解析: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出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A項屬于借貸糾紛,并不構成貸款詐騙罪。B項中乙的行為明顯構成高利轉貸罪,所謂高利轉貸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行為。故此B也是錯誤的。《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規定,單位不能構成貸款詐騙罪。根據刑法第三十條和第一百九十三條的規定,單位不構成貸款詐騙罪。所以C項是錯誤的。D項丁有使用虛假證明文件騙取銀行貸款的行為,故丁構成貸款詐騙罪,所以D項是正確的。
  12.關于強奸罪及相關犯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采集者退散
  A.甲欲強奸某婦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該婦女喉嚨,致其死亡后實施奸淫行為。甲的行為構成強奸罪的結果加重犯
  B.乙為迫使婦女王某賣淫而將王某強奸,對乙的行為應以強奸罪與強迫賣淫罪實行數罪并罰
  C.丙在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過程中,強奸了被組織的婦女李某。丙的行為雖然觸犯了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與強奸罪,但只能以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定罪量刑
  D.丁在拐賣婦女的過程中,強行奸淫了該婦女。丁的行為雖然觸犯了拐賣婦女罪與強奸罪,但根據刑法規定,只能以拐賣婦女罪定罪量刑
  答案:D
  解析:A項中甲的行為是強奸致人重傷、死亡,強奸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是指強奸行為導致被害人性器官嚴重損傷,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傷害,甚至當場死亡或者經搶救無效死亡。行為人出于報復的動機,在強奸過程中或強奸后殺死或者傷害被害人的,應分別認定為強奸罪、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實行數罪并罰。所以A項是錯誤的。《刑法》第358條規定,組織他人賣淫或者強迫他人賣淫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四)強奸后迫使賣淫的;可見B項中乙的行為構成強迫他人賣淫罪的結果加重犯,而不構成強奸罪。《刑法》第318條規定,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被組織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所以C項中丙的行為構成強奸罪與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數罪并罰。《刑法》第240條規定,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三)奸淫被拐賣的婦女的;可見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奸婦女的,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的結果加重犯,所以D是正確的。
  13.下列哪種情形構成誣告陷害罪?
  A.甲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養情人并匿名舉報,使曹某失去晉升機會
  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實施恐怖活動的人而向其提供資金”的事實,并向公安部門舉報
  C.丙捏造同事賈某受賄10萬元的事實,并寫成500份傳單在縣城的大街小巷張貼
  D.丁匿名舉報單位領導王某貪污救災款50萬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貪污了救災款5000元
  答案:B
  解析: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刑法》第243條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A項中甲捏造事實舉報曹某是為了獲得升職,而并不是想使他受到刑事追究。C項中丙捏造賈某受賄的事實,并寫成傳單在縣城張貼的行為,并不能看出丙有使賈某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圖。D項中,丁某舉報王某貪污50萬元,而查明王某只貪污5000元,丁某的行為屬于錯告或者檢舉失實,不構成誣告陷害罪。而B項中乙捏造文某項實施恐怖活動的王某提供資金的實施,并且直接向公安機關舉報,可以看出乙明顯是想讓文某受到刑事追究,故此B項是正確的。
  14.張某和趙某長期一起賭博。某日兩人在工地發生爭執,張某推了趙某一把,趙某倒地后后腦勺正好碰到石頭上,導致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關于張某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構成故意殺人罪
  B.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構成故意傷害罪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D.屬于意外事件
  答案:B
  分析:意外事件有三個特征:一是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行為人的行為是造成損害結果的原因;如果出現了損害結果,但不是行為人的行為造成,而是由自然現象、動物等造成,則不能稱為意外事件。二是行為人沒有故意與過失。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及所造成的損害結果,既不存在故意心理,也不存在過失態度。三是損害結果由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行為人沒有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損害結果而且根據當時各方面的情況,他不可能預見、不應當預見。而張某和趙某在工地發生爭執,工地屬于有較高危險性的場所,行為人在這里要小心謹慎,張某把趙某推倒,致使趙某頭碰石頭死亡,張某本沒有殺害或者傷害趙某的故意,是沒有盡到應盡的注意義務,屬于疏忽大意的過失。前面說過構成意外事件需要行為人沒有故意和過失,所以本案不屬于意外事件而應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所以B是正確選項。
  15.甲路過某自行車修理店,見有一輛名牌電動自行車(價值1萬元)停在門口,欲據為己有。甲見店內貨架上無自行車鎖便謊稱要購買,催促店主去50米之外的庫房拿貨。店主臨走時對甲說:“我去拿鎖,你幫我看一下店。”店主離店后,甲騎走電動自行車。甲的行為構成何罪?
  A.詐騙罪
  B.盜竊罪
  C.侵占罪 源:www.examda.com
  D.職務侵占罪
  答案:B
  解析: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的特征是行為人以欺詐行為使被騙者陷入或維持錯誤認識,導致被騙者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或使第三人取得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本案中甲的行為并不存在虛構事實使店主陷入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的情形,因此不構成詐騙罪。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盜竊罪的要點是秘密取得,甲謊稱買鎖是為了支開店主,然后自己將車騎走。他買鎖的“謊言”盡管使店主陷入錯誤的認識,但是店主并沒有基于錯誤的認識將該車處分給行為人甲。甲取得該車是在店主不知情的情況下秘密取得的,因此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在本案中盡管店主讓甲照看店鋪,但是并沒有將店鋪交給甲“保管”,同樣也沒有將停在門口的自行車交給甲保管,所以甲騎走自行車的行為不構成侵占罪。職務侵占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行為。根據職務侵占罪的定義,很明顯可以看出甲的行為不構成職務侵占。綜上,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項。
  16.陳某向王某聲稱要購買80克海洛因,王某便從外地購買了80克海洛因。到達約定交貨地點后,陳某掏出仿真手槍威脅王某,從王某手中奪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內,因沒有找到買主,陳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陳某將80克海洛因送給其毒癮很大的朋友劉某,劉某因過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王某雖然是陳某搶劫的被害人,但其行為仍成立販賣毒品罪
  B.陳某持仿真手槍取得毒品的行為構成搶劫罪,但不屬于持槍搶劫
  C.陳某搶劫毒品后持有該毒品的行為,被搶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陳某將毒品送給劉某導致其過量吸食進而死亡的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D
  解析:陳某從王某處搶劫的海洛因是王某從外地購買的,所謂販賣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販賣的。王某從陳某處得知陳想要海洛因,而且王某也到外地去購買了,并且要賣給陳某,盡管王某和陳某的海洛因交易并不是以兩人錢貨兩清而終結,而是以陳某將王某手里的海洛因搶走而告終,但并不影響對王某構成販賣毒品罪的認定。所以A項的觀點是正確的,不應選。陳某持仿真手槍搶劫王某的行為不屬于持槍搶劫。根據《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七)項規定的“持槍搶劫”,是指行為人使用槍支或者向被害人顯示持有、佩帶的槍支進行搶劫的行為。至于何謂“槍支”應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本法所稱槍支,是指以火藥或者壓縮氣體等為動力,利用管狀器具發射金屬彈丸或者其他物質,足以致人傷亡或者喪失知覺的各種槍支。可見仿真槍并不具有上述特性,所以不算是持槍搶劫中的槍支,故此陳某的行為不屬于持槍搶劫。所以B項的觀點是正確的,不應選。吸收犯的特征是:行為人必須實施數個均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危害行為;行為人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必須基于其內在的獨立性與非獨立性的對立統一特性,而彼此形成一種吸收關系;行為人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必須侵犯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體,并且指向同一的具體犯罪對象;行為人必須基于一個犯意,為了實現一個具體的犯罪目的而實施數個犯罪行為。本案中,陳某搶劫王某的行為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和搶劫罪,符合吸收犯的特征,因此重罪吸收請罪,只定搶劫罪,而不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所以C項的觀點是正確的,不應選。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過失而致人死亡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行為人客觀上必須發生致他人死亡的實際后果,行為人必須實施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本案中,陳某只是將海洛因送給吸毒者劉某,并沒有緊迫的、直接的引起劉某的生命危險,所以陳某并不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所以D項的觀點是錯誤的,應選。
  17.關于侵犯財產罪及相關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采集者退散
  A.甲用假幣到電器商場購買手機,甲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B.乙受王某之托將價值5萬元的手表送給10公里外的朱某,乙在路上讓許某捆綁自己,偽造了搶劫現場,將表據為己有。報案后,乙向警方說自己被搶。乙的行為構成侵占罪
  C.丙假冒某部委名義,以組織某高層論壇為名發布廣告、寄送材料,要求參會人員每人先郵寄會務費1萬元。丙收款50萬元后潛逃。丙的行為構成虛假廣告罪
  D.丁為孩子升學,買了一輛假冒某名牌的摩托車送給教育局長何某。丁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答案:B
  解析:A項中,甲用假幣到商場購買手機的行為,是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數額較大的行為,構成使用假幣罪,而不是詐騙罪,所以A項是錯誤的。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B項中王某將價值5萬元的手表托乙帶給朱某,在王某將手表交給乙到乙將手表送到朱某處之間,乙都在保管王某的手表。此時乙設計了一場被搶劫的戲,將表據為己有,且在王某報案后仍稱自己被搶劫。乙的上述行為符合侵占罪的構成要件,構成侵占罪,所以B是正確的。虛假廣告罪是指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行為。如果要構成虛假廣告罪,主體一定是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C項中丙冒充的是部委的名義,不是廣告主、廣告經營者或者是廣告發布者。所以丙不構成虛假廣告罪。他的行為是冒充部委的名義,虛構組織高層論壇,騙取參會人員的會務費,因此丙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所以C項是錯誤的。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D項中丁為了孩子升學的問題,向教育局長何某行賄。所謂行賄罪是指行為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的行為。盡管丁送給何的摩托車是假冒名牌摩托車,但是并不影響丁行賄罪的成立。詐騙罪是侵犯財產的犯罪,需要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自己的財物,顯然何某并沒有處分自己的財物,故此丁的行為構成行賄罪。所以D項是錯誤的。
  18.關于利用計算機網絡的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來源:www.examda.com
  A.通過互聯網將國家秘密非法發送給境外的機構、組織、個人的,成立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B.以營利為目的,在計算機網絡上建立賭博網站,或者為賭博網站擔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屬于刑法第303條規定的“開設賭場”
  C.以牟利為目的,利用互聯網傳播淫穢電子信息的,成立傳播淫穢物品罪
  D.組織多人故意在互聯網上編造、傳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脅等虛假恐怖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成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
  答案:B
  解析:“兩高”發布的《關于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在計算機網絡上建立賭博網站,或者為賭博網站擔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屬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條規定的“開設賭場”。所以B是本題的正確選項。《刑法》第287條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由此可知,選項A的行為構成為境外機構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刑法》第363條規定:以牟利為目的,傳播淫穢物品的,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C選項的行為“以牟利為目的”,應當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而非傳播淫穢物品罪。《刑法》第363條規定:以牟利為目的,傳播淫穢物品的,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而不應成立傳播淫穢物品罪。《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D項中的行為應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而非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
  19.無業人員甲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騙取某縣工商局副局長的職位。在該局股級干部競爭上崗時,甲向干部乙聲稱:“如果不給我2萬元,你這次絕對沒有機會。”乙為獲得崗位,只好送甲2萬元。關于對甲的行為的處理意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觸犯的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與招搖撞騙罪之間具有牽連關系,應從一重罪論處
  B.對甲的行為以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與敲詐勒索罪實行并罰 來源:考的美女編輯們
  C.對甲的行為以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與受賄罪實行并罰
  D.甲觸犯的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與受賄罪之間具有牽連關系,應從一重罪論處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80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279條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本題中,甲偽造了國家機關公文,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但是他沒有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所以并不構成招搖撞騙罪,因此A的說法是錯誤的。另外B項中,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對被害人實施危險或者要挾的方法,強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C中受賄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本題中,因為甲在實施威脅的時候,已經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因此其行為構成受賄罪,而不是敲詐勒索罪。C是正確的,B是錯誤的。所謂牽連關系是指犯罪的手段行為或者結果行為,與目的行為或者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名的情況,即在犯罪行為可分為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時,如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罪名,便成立牽連犯;在犯罪行為可分為原因行為和結果行為時,若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罪名,也成立牽連犯,本題中甲的兩個行為是前后分別實施的,它們之間并沒有出于同一個犯罪目的,也沒有存在牽連,因此D的說法是錯誤的。本題正確答案是C項。
  20.下列哪種行為可以構成玩忽職守罪?
  A.在安全事故發生后,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嚴重的
  B.國有公司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國有公司破產,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C.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
  D.負有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現他人非法從事天然氣開采、加工等違法活動而不予查封、取締,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答案:D
  解析:所謂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刑法》第397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A構成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因為《刑法》第139條之一規定,在安全事故發生后,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B構成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因為《刑法》第168條規定,國有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國有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兩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C構成環境監管失職罪,因為《刑法》第408條規定,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D項。

相關推薦:

司法考試2002年-2009年法制史單項選擇題真題解析 多項選擇題

2002年-2009年司法考試真題解析:經濟法單選題 多項選擇題 不定項及客觀題

2002年-2009年司法考試真題解析:憲法單選題 多項選擇題 不定項及客觀題

2002年-2009年司法考試真題解析:法理學單選題 多項選擇題 不定項及客觀題

更多推薦:

好東西快收藏,考試大司法站點

司法考試在線考試系統,最新試題!

司法考試遠程輔導,熱招中!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上虞市| 得荣县| 大埔区| 阜城县| 雷山县| 克山县| 宁波市| 上饶市| 通江县| 井研县| 新邵县| 南岸区| 潼南县| 潜山县| 武川县| 沧州市| 报价| 民乐县| 明星| 彭山县| 恩平市| 玉山县| 迁安市| 镇巴县| 会同县| 彰武县| 内丘县| 濮阳县| 吕梁市| 台东市| 九龙县| 绥芬河市| 南投县| 商河县| 南开区| 射洪县| 太原市| 微山县| 静海县| 巢湖市|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