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心態最后還是心態。司考是“越急越見鬼的考試”,準確定位司考在自己內心的地位非常重要。司考,最好把它當作你生活當中的一件普通事,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參加過司考的朋友都知道,越是急于求成,那么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從早期準備的茫然、中期苦讀的負累、后期的緊張到考前的失眠,都將對你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記得偶上重點高中時一校友成績一直遙遙領先,直到以狀元身份考入他理想的重點大學,當問及他的經驗時,他的回答很簡單“吃好、睡好、玩好”,細想還真是至理名言。偶也是考了四載才勉強通過的,考到去年偶都麻木了,看得淡了,平常該工作還認真工作,該怎么生活還怎么生活,特別是周末一定放下一切出去開心的玩,只利用周一到周五定制時間,按部就班完成學習計劃,學習下來效果很好,而且沒有因為耽誤了其他事情心生壓力和自責。越是用平常心對待,司考就變得越清晰!其實,很多事,甚至人的一生,具備一顆平常心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司考沒有神話沒有捷徑。妄想和鼓吹司考神話的都是騙你的,包括那些神吹的個人英雄,甚至司考輔導班,一個是為名,一個是為利,虛假宣傳背后有他的目的。司考涉及學科眾多,覆蓋面廣,邊邊角角,具有相當的廣度和深度,要想熟能生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日積月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知識累積過程,不可能一躇而就,司考要是能一夜之間造就法律精英,這樣的精英恐怕也是用不成的。當代社會最大的病就是浮華、浮躁,夢想成為暴發戶,知識的積累和財富的積累以及人生經驗的積累道理都是一樣的。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考過了就是真正的英雄,就看你有沒有那耐心和毅力!
三是學習方法沒有定制適合就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是正確的。但前三年的真題不可不研究,教材不可不看,即使不是細究細看,起碼對經典和新的東西還是要了解掌握的,只有知道司考在考什么、要考什么和如何考,你才能對癥下藥不是?輔導班不一定要上,但好的輔導書可以看,目的是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要期望輔導班或者輔導書給你,那是騙你的,如果真有人敢拍著胸脯說他知道題,那么我建議你把他的話語資料收錄下來作為證據,將來完全可以起訴他,你肯定贏官司。
四是司考真有運氣成分嗎?回答是有點,但也可以說沒有。你都學懂領悟了還要什么運氣,一看不都會了。但事實是,你不可能做到完全精通,就是某學科的專家教授也未必就對他的領域能真正完全做到精通。但偶還是盡量給大家兩點建議,一是充分運用邏輯方法答題,法律就是要講邏輯的,甚至簡直就是三段論,司考的每個案例都應該是有法律邏輯的,如果沒有也是個案,或者這個案例是瞎編胡扯的,那么錯不在你;再就是實在是看了一頭霧水的考題,哪個答案怪你就選擇哪個或者多個,這樣的題多數是學者用來顯擺的,他在想什么只有他知道,大多數人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肯定是標新立異的,以怪應怪,勝算的把握就會大些。
最后是關于論述題。不要完全相信什么輔導專家,他也只是一家之言,充其量,你把他當作一個學習、交流的對象就足夠了。世界人口那么多,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格和個性,特別是文化、藝術的東西更是各說其是。當然,法律是科學,社會科學,是有一定規律的,規律還是三段論,無非就是往里填充內容而已。論述題我猜想最多也就那么兩三種參考答案,但改卷也是有效率要求的,幾十萬考生的答案各異,而改卷肯定是有標準的,而且改卷的人很關鍵啊,他能否仔細閱讀完你的答題,閱讀完了怎么評價都是問題,所以考生考分差距肯定會在此見分曉,實屬正常也不正常。但一個基本的切入點就是要關注熱點問題,特別是近兩年內學術界和司法界的熱點問題,這是在考法律,更是在考時事政治,考生一定要有政治敏銳性,才能確保撈著高分。
拙見,不對請大家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