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備考交流群826561625(點擊加群)
法考刑法模擬題一
關于不作為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王某與李某簽訂“李某照顧王某的嬰兒1周、王某支付報酬5000元”的協議,但王某3個月未歸,李某不再照顧嬰兒,致使嬰兒死亡的,李某成立不作為犯罪
B.甲發現有人落水,跳進水中打算施救,游近后才發現是自己的情敵乙,于是放棄救助游回岸邊,乙絕望中溺水而亡,甲成立不作為犯罪
C.甲經乙承諾輕傷乙,失手將乙打成重傷,甲搶救幾小時后逃跑,乙被他人發現送往醫院,但因流血過多而死亡的,甲成立不作為犯罪
D.甲男假裝熟睡,任由幼女乙對自己實施猥褻行為而不予制止,甲成立不作為犯罪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不作為犯的成立條件。本題考查不作為危害行為的成立條件。 王某與李某之間的協議雖然已經到期,但是李某與嬰兒之間形成了照看、照顧的關系,李某負有撫養嬰兒的義務。因此選項A正確,不當選。路人甲沒有導致乙落水,甲、乙之間彼此也不具有特定的照看或者照顧關系,乙遇到的危險更不是發生在甲控制的、他人難以救助的領域,故甲對落水的乙沒有救助義務。因此選項B錯誤,當選。乙僅承諾輕傷,但甲導致了乙重傷,甲負有救助乙的義務,甲不救助、逃跑的行為導致乙死亡,成立不作為犯罪。因此選項C正確,不當選。甲對發生在自己能夠控制的領域里的法益侵害行為,負有防止的義務,因此甲成立不作為犯罪。因此選項D正確,不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二
王某從張某處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宋某,并從宋某處問出了宋某家的聯系方式。王某讓鄰居小孩周某(15周歲)幫忙看管宋某,王某到鎮上給宋某父母打電話,要求宋某父母送錢贖人,否則撕票。周某見宋某頗有幾分姿色,欲強奸宋某,宋某激烈反抗,周某便毆打宋某,致其重傷。當周某欲脫宋某的衣服時,王某剛好進來,遂將周某痛打一頓,阻止了周某的行為。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王某痛打周某并阻止其強奸宋某的行為成立正當防衛
B.周某毆打宋某致使宋某重傷的行為成立強奸罪的結果加重犯
C.王某成立非法拘禁罪與敲詐勒索罪,應當數罪并罰
D.王某要求宋某父母送錢贖人的行為成立綁架罪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強奸罪的法定升格刑,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綁架罪與非法拘禁罪的區分。本題考查具體的侵犯人身權利犯罪的認定。 A選項,根據《刑法》第20條的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王某為阻止周某強奸宋某,將周某痛打一頓的行為,成立正當防衛。故A選項正確,不當選。 B、C選項,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周某因年齡只有15周歲,故對非法拘禁行為和強制猥褻行為不負刑事責任,但對強奸行為應當負責,在強奸過程中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重傷的,成立強奸罪致人重傷的結果加重犯。故B選項正確,不當選; C選項,本題中王某構成收買被拐賣婦女罪和綁架罪,應當數罪并罰,故該項錯誤,當選。 D選項,綁架罪是指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王某為勒索錢財以實力控制宋某的行為,成立綁架罪,不再認定為非法拘禁罪和敲詐勒索罪。故D選項正確,不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三
張三、李四各朝王五開了一槍,導致王五中彈身亡。下列關于本案中因果關系的判斷,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若查不出致使王五死亡的一槍到底是誰射出的,且張三、李四之間沒有共犯關系,則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沒有因果關系;若存在共犯關系,則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
B.若兩發子彈同時命中了王五的心臟,則無論張三、李四之間是否具有共犯關系,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
C.若張三以殺人故意、李四以傷害故意共同對王五開槍,導致王五中彈身亡,即使二人分別成立不同罪名,但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
D.若證明張三、李四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則根據責任心理的不同,二人可能成立故意殺人未遂、過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刑法上因果關系的概述。本題考查因果關系的判斷。 A選項中,若查不出致使王五死亡的一槍是誰射出的,且張三、李四之間沒有共犯關系,按照存疑時有利于行為人的原則,不能將死亡結果歸于任何一人,則張三、李四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如果二人存在共犯關系,則按照共犯中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原則,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A選項正確,不當選。 B選項中,若兩發子彈同時命中了王五的心臟,則張三、李四二人的開槍射擊行為都能單獨致使王五死亡。若二人成立共犯關系,則按照共犯中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原則,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若二人不成立共犯關系,因為能夠確定二人的開槍射擊行為都能單獨致使王五死亡,二人的行為與王五的死亡結果之間都具有因果關系,屬于二重的因果關系。所以無論張三、李四之間是否具有共犯關系,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B選項正確,不當選。 C選項中,若張三以殺人故意、李四以傷害故意共同對王五開槍,雖然各自主觀故意不同,但有共同的開槍行為,仍成立共犯關系。雖因主觀故意不同,構成不同罪名,但二人的行為都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都對死亡結果承擔刑事責任。C選項正確,不當選。 D選項中,若證明張三、李四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即二人的行為都未導致王五死亡的結果,此時,如果二人持殺人故意,則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如果二人僅存在過失,則都不構成犯罪(未造成死亡結果),而不會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故D選項錯誤,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四
李某與吳某系夫妻,二人經常因瑣事而激烈爭吵。一天,二人又開始大吵,吳某指著門后的農藥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喝農藥死了算了!”李某說,你想死就去死好了。隨后出門之時看見吳某正在喝農藥,但李某還是走出去,最后吳某死亡。對李某的行為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李某不構成犯罪
B.李某構成不作為犯罪
C.李某對吳某的傷害后果持放任態度,構成間接故意犯罪
D.李某構成故意殺人罪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不作為犯的成立條件。本題考查不作為義務的來源 故意殺人罪屬于不真正的不作為犯,可以通過不作為的方式構成該罪,構成不作為犯罪有以下要求: (1)行為人有作為義務;(2)行為人有作為的可能性;(3)有結果回避可能性;(4)不作為與作為具有等價性。 本題中,李某與吳某為夫妻關系,具有法定的救助義務,李某見吳某喝農藥,具有緊迫的現實危險性,卻離家而去,未予以救助,最終導致吳某中毒身亡,成立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其故意形態為間接故意。BCD選項正確,不當選;A選項錯誤,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五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雙滾軸旱冰鞋,企盼其運動時摔傷。乙穿此鞋運動時,果真摔成重傷。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行為屬于作為的危害行為
B.甲的行為與乙的重傷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C.甲具有傷害乙的故意,但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D.甲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客觀歸責的要件:制造不被允許的危險。本題考查刑法上的危害行為、因果關系。 本題涉及客觀歸責理論中的風險升高理論,即只有行為給對象制造或增加被法律所不容許的風險,結果才可以歸責于行為。甲雖然希望乙摔傷,但是送旱冰鞋的行為并沒有制造被法律所不容許的風險,畢竟滑旱冰時自己不小心摔傷,屬于自擔的風險,不應歸責于送鞋人。所以甲的行為本身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為,與乙的受傷之間也沒有因果關系。故ABD選項錯誤,不當選;C選項正確,當選。
免費題庫:為考生準備了2020年法考免費在線題庫,為法考助力,點擊刷題>>
答疑解惑:加233法考學霸君微信個人號【ks233wx19】,進微信備考交流群,一對一答疑解惑、分享免費學習資料、報考資訊、通關經驗、每日考點打卡等,與廣大法考生共同學習進步!
提醒訂閱:為幫助法考生及時獲取2020年法考最新內容,點擊【下載233網校APP】,及時給法考生們推送提醒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