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交流群826561625 |法考備考加微信【ks233wx19】
法考刑法模擬題一
關于因果關系,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將被害人衣服點燃,被害人跳河滅火而溺亡。甲行為與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關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為救嬰兒沖入宅內被燒死。乙行為與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關系
C.丙在高速路將被害人推下車,被害人被后面車輛軋死。丙行為與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關系
D.丁毀壞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覺無法見人而自殺。丁行為與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關系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客觀歸責的要件:實現不被允許的危險,客觀歸責的要件:結果沒有超出構成要件的范圍。本題考查存在介入因素時因果關系的判斷。 因果關系的判斷標準是:行為產生的危險被現實化,行為就是結果的原因。當行為和結果之間介入其他因素時,如果介入因素與最終結果之間的相關性程度高,則可以隔斷前行為與最終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介入因素與最終結果之間的相關性程度低,則仍然是原行為引發了結果,介入因素不隔斷因果關系。在被害人的行為作為介入因素的情況下,如果犯罪人實施的行為導致被害人不得或者幾乎必然實施介入行為的,或者被害人實施的介入行為具有通常性的,即使該介入行為具有高度危險,也不隔斷犯罪人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系。A選項與B選項就屬于此種情形。如果被害人介入了對結果有決定作用的異常行為,則不能將結果歸責于犯罪人的行為。D選項屬于該種情形,毀容并不通常引起自殺。在介入第三者行為的情況下,如果被告人實施危險行為后,通常乃至必然介入第三者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應當肯定犯罪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C選項屬于此種情形。故ABC選項正確,不當選;D選項錯誤,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二
關于因果關系,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跳樓自殺,砸死行人乙。這屬于低概率事件,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無因果關系
B.集資詐騙案中,如出資人有明顯的貪利動機,就不能認定非法集資行為與資金被騙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C.甲駕車將乙撞死后逃逸,第三人丙拿走乙包中貴重財物。甲的肇事行為與乙的財產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D.司法解釋規定,雖交通肇事重傷3人以上但負事故次要責任的,不構成交通肇事罪。這說明即使有條件關系,也不一定能將結果歸責于行為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事實關系的判定——條件關系,客觀歸責的要件:制造不被允許的危險,客觀歸責的要件:結果沒有超出構成要件的范圍。本題考查刑法中的因果關系的認定。 在現代刑法學上,因果關系的判斷首先是根據來自于科學界的標準——條件關系,然后是根據客觀歸責理論排除那些對于刑法不重要的因果關系。 A選項,甲跳樓砸死他人,是被害人死亡的必要條件,對被害人制造了法所不容許的風險,所以甲的行為是乙死亡的原因。依據條件說,因果關系的有無與結果發生的概率大小沒有關系。況且本案中的事實并不是概率低到一般人或行為人無法預料的程度。所以A選項錯誤,不當選。 B選項,詐騙行為與被害人的貪利共同成就了集資詐騙罪的實現,依據條件說,詐騙就是資金被騙的必要條件,是原因。依據客觀歸責理論,欺騙行為制造了不被法律所容許的風險,非法集資行為是資金被騙的原因。所以B選項錯誤,不當選。 C選項,依據條件說,甲的肇事行為并不能直接造成乙的財產被拿走的結果,不是直接原因。甲的肇事行為也不是丙拿走財物的原因,即丙的行為并不是甲的行為引起的,丙只是借助了甲肇事所造成的獲財時機;從客觀歸責的角度,財產損失歸屬于丙的獨立行為所制造的風險,不可歸責于第一行為人,甲的肇事也不是財產被拿走的間接原因。所以C選項錯誤,不當選。 D選項,交通肇事中存在責任分擔。成立交通肇事罪,要求肇事者對結果承擔一定程度的責任(同等或主要責任以上)。在危害結果主要歸責于被害人或者第三人時,肇事者不構成犯罪。這就是說,即使肇事行為是被害人死亡的條件之一,但如果死亡結果應該屬于被害人故意自危(歸責于被害人)或者由第三人承擔的話,肇事者不構成犯罪。所以D選項正確,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三
關于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下列哪一判斷是正確的?
A.甲開槍射擊乙,乙迅速躲閃,子彈擊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B.甲追趕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駛汽車身亡。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C.甲、乙沒有意思聯絡,碰巧同時向丙開槍,且均打中了 丙的心臟。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D.甲以殺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藥,但在該毒藥起作用前,丙開槍殺死了乙。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事實關系的判定——條件關系,客觀歸責的要件:制造不被允許的危險,二重的因果關系,假定的因果關系。本題考查因果關系的判斷。 A選項,甲的開槍行為直接導致丙中彈身亡,根據條件說,“沒有前行為,就沒有后結果時,前行為就是后結果的原因”,甲的開槍行為當然是丙死亡的原因。甲屬于具體事實認識錯誤中的打擊錯誤,根據法定符合說,應該按照故意殺人罪(既遂)處理。故A選項錯誤,不當選。 B選項,現代社會是一個危險的社會,許多危險行為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得到允許。所以,只有制造了不被允許的危險,才可能將結果歸責于行為。甲追趕小偷乙的行為,是得到法律和社會允許的正當防衛,乙慌忙中撞上疾駛汽車身亡的結果,是比較異常的介入因素,該介入因素對乙的死亡結果的作用較大,故而不可將死亡結果責于甲的行為。因此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但如果是甲以暴力非法傷害乙,乙慌不擇路被車撞死,則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就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故B選項錯誤,不當選。 C選項,二重的因果關系是指兩個以上的行為分別都能導致結果的發生,但在行為人沒有意思聯絡的情況下,競合在一起導致了結果的發生。甲、乙沒有意思聯絡,碰巧同時向丙開槍,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臟,就屬于這種情況。根據條件關系修正說,在數個行為共同導致一個結果的情況下,如果除去一個行為結果將發生,除去全部行為結果將不發生,則全部行為都是結果發生的條件。因此,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故C選項錯誤,不當選。 D選項,因果關系的斷絕,指條件關系本身被切斷,即前條件對某一結果還沒有起作用時,與此無關的后條件導致了該結果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前條件不是結果的原因。甲以殺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藥,但在該毒藥起作用前,丙開槍殺死了乙。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沒有前者就沒有后者的條件關系,所以沒有因果關系。故D選項正確,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四
關于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為搶劫而毆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隨后追趕。章某在逃跑時錢包不慎從身上掉下,甲拾得錢包后離開。甲的暴力行為和取得財物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B.乙基于殺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見程某受傷后十分痛苦,便將其送到醫院,但醫生的治療存在重大失誤,導致程某死亡。乙的行為和程某的死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C.丙經過鐵路道口時,遇見正在值班的熟人項某,便與其聊天,導致項某未及時放下欄桿,火車通過時將黃某軋死。丙的行為與黃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D.丁為殺害李某而打其頭部,使其受致命傷,2小時之后必死無疑。在李某哀求下,丁開車送其去醫院。20分鐘后,高某駕駛卡車超速行駛,撞向丁的汽車致李某當場死亡。丁的行為和李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事實關系的判定——條件關系,刑法上因果關系的概述,客觀歸責的適用前提:條件理論——事實因果關系。本題考查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實行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司法考試以條件說來判斷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前者就是實行行為,后者就是危害結果。 A選項,甲為搶劫而毆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隨后追趕。章某逃跑時掉落錢包被甲拾得,甲的暴力行為與拾得錢包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故A選項錯誤,不當選。 B選項,程某死亡是因為醫生治療時的重大失誤。也就是說造成乙死亡的危害后果的實行行為是醫生的失誤。乙盡管有殺害程某的故意,也用刀將其砍傷,但是他后來將程某送達醫院,是因果關系的中斷。故乙的行為和程某的死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故B選項正確,當選。 C選項,丙與值班的項某聊天,項某未及時將欄桿放下導致黃某死亡。黃某死亡是因為項某未盡職責,而不是因為丙的聊天行為。故丙的行為與黃某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故C選項錯誤,不當選。 D選項,李某的當場死亡是因為車禍,即車禍把丁與李某死亡的因果關系中斷。故丁的行為和李某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故D選項錯誤,不當選。
法考刑法模擬題五
甲與素不相識的崔某發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腳。崔某忽覺胸部不適繼而倒地,在醫院就醫時死亡。經鑒定,崔某因患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成立故意傷害罪,屬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為既不能認定為故意犯罪,也不能認定為意外事件
C.甲的行為與崔某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這是客觀事實
D.甲主觀上對崔某死亡具有預見可能性,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意外事件,事實關系的判定——條件關系。本題考查因果關系、故意犯罪、過失犯罪、意外事件。 ABD選項,在客觀上存在因果關系并不意味著主觀上同時有罪責。成立故意殺人罪,主觀方面要求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導致他人死亡;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要求行為人至少對崔某的死亡結果有預見可能性。首先,甲對于崔某的死亡沒有殺人故意;其次,甲無法得知素不相識的人存在特殊體質,即甲對死亡結果沒有預測可能性,也不成立過失犯罪。因此,甲對于崔某的死亡在刑法上屬于意外事件。故ABD選項均錯誤,不當選。 C選項,依據因果關系理論,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實行行為的客觀風險現實化為危害結果的過程,即認定因果關系,首先要確定行為本身帶來的風險。在我國刑法中,遇到被害人存在特殊體質的案件,原則上應當根據條件說或者客觀的相當因果關系說,得出存在因果關系的結論。故C選項正確,當選。
資料下載:法考電子版歷年真題、法考復習備考方法等超全學習資料免費下載>>
答疑解惑:加233法考學霸君微信個人號【ks233wx19】,進微信備考交流群,一對一答疑解惑、分享免費學習資料、報考資訊、通關經驗、每日考點打卡等,與廣大法考生共同學習進步!
提醒訂閱:為幫助法考生及時獲取2020年法考最新內容,點擊【下載233網校APP】,及時給法考生們推送提醒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