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考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刷題!從備考到考試都離不開做題,考前刻意訓練自己的做題思路和做題時間,做好充分的準備,考場上才能得心應手。一起來完成今日的刷題打卡吧:
1、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他人又殺害被綁架人的,應按下列哪一選項處理?
A.綁架罪
B.故意殺人罪
C.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D.不構成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
2、張某與郭某處于婚姻關系的正常存續期間中,二人經常因瑣事而激烈爭執。有一天二人又開始大吵,郭某就指著墻角的農藥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喝農藥死了算了!”張某回應道,你想死就去死好了。隨后出門之際就看到郭某真的在喝農藥,但張某還是走出家門去找父母。最后郭某死亡。關于張某的行為定性,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 .張某不構成犯罪
B .張某系不作為犯罪
C .張某對被害人的傷害后果持放任態度,存在間接故意
D .張某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3、關于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擁有十幾年整形經驗的醫生包某,為李某做肚臍移動手術,因麻醉師未來,遂自行實施長達4小時的麻醉完成手術。期間,李某出現心肺停滯、嘔吐等癥狀。幾小時后,李某仍未恢復意識,包某遂聯系急救,沒有及時說明手術中出現的狀況,最后李某搶救無效死亡。包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
B.某夜9時左右,23歲的女子車某雇用搬家公司的司機周某搬家。車某發現周某多次繞道遠行,且三次偏航至一條沒有監控的道路。兩次要求停車,車某打開車門表示再不停車就跳車。周某表示自己趕時間知道近路所以繞道,但車某不聽解釋,后周某在車上不停地對車某實施恐嚇,在得知車某有重度抑郁癥后,仍然變本加厲地實施恐嚇行為長達半個小時。車某感覺不安,于是在某路段跳車。周某立刻停車撥打120和110。后車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周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甲用硬質的橡膠棒反復毆打乙的頭部,造成了致命傷。此時,甲以為乙死亡,就將真相告訴丙。丙立即趕到現場,也誤以為乙已經死亡。為偽裝成乙自殺死亡,經甲同意,丙將乙吊在門把手上,實際上就是這一行為導致乙的死亡。甲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罪
D.男子李某和女友孫某均是旱鴨子。某日,兩人因瑣事吵架后,李某酒后假裝跳河自殺,想以此嚇唬女友。孫某多次呼喊不見回應,以為李某真的溺水,不顧自己不會水性,跳河救人。結果被男友李某拖至深水區導致溺水身亡,孫某的尸體6天后浮出水面。李某后被群眾救上岸,李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B正確。首先,周某主觀上是為了趕時間,排除周某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不屬于故意犯罪的范疇。 其次,周某作為營運司機無論如何都應該有保障搭車貨主的生命安全、防止出現危險的義務。在車某已經打開了車門,表示再不停車就跳車時,周某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已經意識到車某真的可能跳車,但周某自以為車某不可能跳車,不會出現死亡結果,周某主觀上至少存在過失。另外,周某事后積極營救車某,表明其對死亡結果持否定態度。 故,周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正確。盡管在甲的暴力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介入了第三者丙的行為,但仍然能夠認定直接性的危險實現關聯,進而肯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的成立。
殺人后處理尸體的行為,是一種正常的介入行為,因而前面行為的特殊危險就實現了。另外,甲叫朋友丙來顯然是處理尸體,用概括的故意的理論來處理,甲也要對死亡結果負責。
D正確。間接的故意殺人罪是指明知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放任該結果的發生,本罪對死亡結果有放任、不制止的態度。過失致人死亡罪是預見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因為評估上的錯誤而輕信能夠避免,本罪對死亡結果持反對態度。
首先,男友李某主觀上存在過錯,排除意外事件。其次,男子李某明知自己和女友都不會游泳,也應當意識到將女友拉至深水區后自己并無救助能力,可以判斷他不是因為主觀評估上的錯誤、輕信能夠避免女友死亡結果的發生,不屬于過失致人死亡罪。
最后,李某做出“將女友拖至深水區”的行為,作為一個成年人,其主觀上是明知可能會造成女友死亡的結果,放任該結果的發生,主觀上系間接故意。因此,李某的行為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綜上,BCD當選。
4、周某與研究生室友李某關系不好,二人互相看不慣。周某有一天從學校的實驗室取得有關物質,投入到宿舍的飲水機中,之后李某喝下飲水機的水,造成李某死亡。對于周某的處理,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 .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
B .構成故意殺人罪
C .投放危險物質罪和故意殺人罪并罰
D .投放危險物質罪和故意殺人罪從一重處罰
備考資料:[免費領《內部講義》包郵][法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