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社會政策的特點及原則
一、社會政策的基本含義
(一)政策的含義與特點
1.含義:
政策----國家、政府和政黨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總體方針、行動準則和具體行動的總和。
2.政策行動及其特點
政策行動----政府制定、實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動的總和。
特點:有組織的活動
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有明確的行動內容
是規則體系和行動體系的結合
(二)公共政策的含義、特點與主要領域
1.政策----政府或社會公共權威機構為有效管理社會、處理公共事務、解決社會問題和調節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動方案和行為準則。
2.公共政策的特點:
公共性 權威性 價值性
3.公共政策的主要領域:
經濟、政治、社會、環境、國防和外交等政策
(三)社會政策的基本含義
社會政策----政府在某種社會價值的指導下,為實現某種社會性的目標而采取的社會性行動的總和。
社會政策的實質----政府在為百姓提供社會保障和其他社會服務的社會事務方面承擔責任的行動。
(四)社會福利
1.含義:
社會福利-----是指當代社會中為了更好的達到良好生活目標而實行的非市場化的財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務方式。
2.特點:
一是不以商業交換為原則,按照社會成員實際需要進行分配。
二是受益者以無償或低償獲得服務或物質。
三是以公共資金支持,政府承擔主要責任。
3.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的關系:
聯系----兩個概念在行動領域中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可以互換使用。
區別----社會福利側重反映既有的社會福利制度及相關實際操作模式;
社會政策主要反映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所采取的各種有意識的行動。
二、社會政策的主要內容
1、社會保障政策(社會保險.第十三章;社會福利.第四章;社會救助.第三章)
2、公共醫療衛生政策(第十二章)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勞動就業政策(第十一章)
6、針對專門人群的社會政策(第四章)
7、其他內容(優撫安置.第七章、社區建設與管理.第八章、民間組織.第十章、婚姻家庭.第五章、社區矯治.第六章等)
三、社會政策的特點
1、社會性目標
2、全社會共有的社會價值
3、基本內容是提供社會服務
4、結合性
5、福利性
6、協調性
四、社會政策的基本目標
(一)滿足民生需要
1.人的需要的特點
人的需要---是指人作為生物有機體和社會存在物為維持生存、發展、享受和從事各種社會活動所產生的對各種外部條件的依賴及其獲得這些條件的主觀愿望。
特點:社會性 層次性 發展性 多樣性
2.當代中國基本民生需要的主要內容
基本生活需要
就業需要
健康需要
教育和發展的需要
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社會環境友好需要
其他方面的需要
3.社會政策在滿足基本民生中的作用
首先,通過社會政策提供社會服務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
其次,以扶貧濟困為社會保障重點。
再有,減弱收入差距,提高民生水平。
最后,建構民生保障的社會服務體系。
(二)保護人權
1.什么是人權
憲法及相關法律所規定的人的基本權利。
2.中國保護公民經濟與社會權利的行動
保護勞動者工作的權利 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準的權利
保障公民獲得社會保障的權利 保障公民健康的權利
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權利
(三)維護社會公平
1.維護社會公平是社會政策的主要目標。
2.政府的任務:
首先,通過政府的干預行動而力求兼顧各方面利益。
其次,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多的物質幫助和社會服務。
再有,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
(四)解決社會問題
1.社會問題的含義
社會問題----對社會成員和社會整體造成負面影響、社會主流價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體行動進行干預的社會現象。
2.社會問題的特點
客觀性 主觀性 社會性 過程性
3.當代社會問題的主要方面
社會不平等與貧困問題
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問題
犯罪與其他越軌行為問題
社會歧視問題
健康與疾病問題
居住環境問題
其他各種社會問題
4、社會政策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積極作用
五個方面
(五)促進社會和諧
是社會政策更加長遠和根本的目標
五、社會政策的功能
經濟功能 人力資本投資功能
調節經濟運行功能
激勵勞動積極性功能
社會功能 收入再分配功能
社會投資和社會建設功能
社會控制功能
政治功能 社會管理功能
調節各群體利益矛盾功能
增強執政黨執政基礎和維護社會穩定功能
六、社會政策的基本原則
1、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
2、以人為本、尊重人權原則
3、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
4、社會保護原則
5、政府與民間結合原則
七、社會政策的運行方式
社會政策的運行機制,一般是指社會政策各環節的組成方式和發揮作用的方式。
社會政策運行方式的內容:
1、資金的籌措方式
2、社會服務的提供方式
3、社會服務的付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