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社會政策的發展
一、國際社會政策的發展趨勢
二、我國社會政策的發展
一、國際社會政策的發展趨勢
(一)現代社會政策體制的建立
1、現代社會政策實踐發端于歐美國家
2、世界上第一個以政府發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是英國,即1601英國的《伊麗莎白濟貧法》(簡稱《濟貧法》)。
3、19世紀80年代,德國社會保險制度初步確立起了示范作用。
4、美國于1935年通過了《社會保障法》,創立了國家干預的現代社會政策制度模式
(二)戰后西方“福利國家”社會政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1、英國于1942年提出了題為《社會保險和相關服務》的“貝弗里奇報告”,被稱為“西方福利國家的藍圖”。
2、1948年英國初步建成了“福利國家”的基本體制。
3、繼英國后,西歐和北歐國家從20世紀40年代后也紛紛按照英國模式實施社會福利政策,建設自己的“福利國家”。
4、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建立了美國式的福利國家模式。
(三)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福利國家”社會政策的改革
1、英國是70年代末以來最早開始社會政策改革的國家
2、“第三條道路”的福利理念和實踐模式是當前發達國家社會政策改革的基本思路。
3、“第三條道路”的基本思路是:
(1)強調兼顧社會公平和經濟效率;
(2)強調國家干預與企業、社會和個人的責任相結合
(3)強調社會政策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和相互促進;
(4)強調社會政策運行引入市場機制而提高其運行效率。
二、我國社會政策的發展
(一)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社會政策的特點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沒有“社會政策”的概念,但事實上一直實施社會政策行動。
(二)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政策的轉型
1、社會政策基本體制的變化
--1)從過去依附于經濟政策到逐漸形成獨立的社會政策體系;
--2)從改革前的企業-國家模式轉化為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化模式;
--3)從普遍性福利轉化到選擇性為主的福利模式。
2、社會福利運行機制的變化
--從“純福利”的運行方式轉化為引入市場機制,促使各種福利機構走向市場。
3、社會福利總體水平變化
--從90年代后期,各級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加大了在社會救助等方面的開支。
(三)當前我國社會政策新的發展趨勢
社會政策的新背景:
---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從過去以勞動密集型和簡單加工為主模式,逐步轉化為以提高質量為中心。
---公眾對社會公平的關注在逐漸提高,希望通過社會政策體現社會公平。
---我國正經歷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
當前我國發展社會政策的基本趨勢:
1、進一步重視社會政策。
2、確立社會政策的新的目標體系
---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提高社會質量為目標。
3、優化社會政策的基本原則
4、加強社會政策各個領域中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