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考試真題案例一考核了老年人的需要,老年人面臨的問題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理論。下面一起來看看。
第1題 (案例分析題 20分)
某日,王奶奶到鎮社工站向社會工作者傾訴,兒子兒媳兩年前外出務工,平時很少回家,對家里的事不管不問把10歲的孫女丟給自己和老伴照看,她對此感到非常無奈,但又不知道如何與兒子兒媳溝通。社會工作者了解到最近王奶奶的老伴因意外摔倒臥床不起,她既要照顧老伴又要照看孫女,經常感到力不從心;王奶奶經常將孫女鎖在家里寫作業,節假日也不準她外出,生怕發生意外,孫女為此經常與她發生爭執。年齡的增長、身體變差、老伴受傷后醫療費支出的增加,讓她更加煩躁不安,經常因瑣事與鄰居爭吵;現在她也沒有時間參加社區活動,與原來的老姐妹逐漸疏遠。王奶奶對現在的生活狀況很不滿意,覺得自己晚年生活沒有意思,卻不知道該怎么辦?
社會工作者在征得王奶奶同意后,計劃為她開展服務。
問題:
1列出本案中的奶奶面臨的問題
2.依據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分析王奶奶所處的家庭階段以及面臨的主要任務
1.王奶奶面臨的問題:
(1)疾病及與醫療有關的問題
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往往受到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質量因此受到損害。與之相關的醫療費用也常常成為困擾老年人的一大問題, 帶來了經濟上的緊張甚至困境。
案例中王奶奶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變差、老伴受傷,都表明王奶奶存在疾病與醫療有關的問題。
(2)家庭照顧問題
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女性職業化、離婚率上升和年輕人口的高流動性等,都使得家庭照顧老年人的功能嚴重受損,特別是空巢、獨居和失獨老人缺乏家庭照顧的問題尤為嚴重。
案例中王奶奶的兒子兒媳兩年前外出務工,平時很少回家,對家里的事不管不問,把10歲的孫女丟給自己和老伴照看,老伴因意外摔倒臥床不起,她既要照顧老伴又要照看孫女,經常感到力不從心,表明王奶奶面臨家庭照顧的問題。
(3)宜居環境問題
老年居住環境中常存在安全隱患和物理障礙,使老年人面臨傷殘風險和融入社會的限制。此外,社會上普遍存在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老年人歧視,也使建設老年宜居環境問題十分突出。
(4)代際隔閡問題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和增加的速度前所未有,老年人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可能已經過時,而學習機會和資源的下降使其難以掌握現代的知識和信息,因此與年輕人的溝通常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容易造成代際隔閡。
案例中王奶奶不知道如何與兒子兒媳溝通、孫女為此經常與王奶奶發生爭執,表明王奶奶面臨代際隔閡問題。
(5)社會隔離問題
老年人退出工作崗位或失去勞動能力后,社會交往的圈子常常會大大縮小,同時疾病、失能、配偶和有親密關系的人去世也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的社會接觸非常有限,甚至由于缺乏接觸會導致社會隔離嚴重。
案例中現在王奶奶也沒有時間參加社區活動,與原來的老姐妹逐漸疏遠,表明王奶奶面臨社會隔離的問題。
2.家庭也像人一樣有一個成長、發展的自然變化過程,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論的核心觀點。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強調家庭成員的互動交流關系以及需要會隨著家庭的發展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每一家庭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員去面對,讓家庭成員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因此,在家庭發展比較脆弱的階段就容易出現問題。家庭生命周期理論為社會工作者正確評估家庭成員在不同家庭發展階段的需要提供基本的邏輯框架,也為社會工作者協助家庭成員解決不同發展階段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指導。
案例中王奶奶的家庭處于老年人家庭階段,案例中王奶奶不知道如何與兒子兒媳溝通、孫女經常與她發生爭執,年齡的增長、身體變差、覺得自己晚年生活沒有意思,王奶奶面臨的這些問題說明此階段的任務和要求是:
(1)學習與成年子女溝通;
(2)學習與孫子(女)交流;
(3)學習應對衰老帶來的困難;
(4) 維持晚年生活的尊嚴、意義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