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題 (案例分析題 20分)
A社區發生了幾起虐待兒童事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應邀進駐該社區開展兒童保護服務。社會工作者通過入戶走訪,了解是否存在育兒行為不當,兒童照料缺失,家庭經濟困難以及家庭關系緊張等情況,采用“紅(高風險)——黃(中風險)——綠(低風險)”三色法對不同家庭進行標識;針對存在風險的家庭,組織社區志愿者定期上門了解近況;在社區張貼海報,宣傳兒童保護知識;為存在不當育兒行為的家長開展親職教育服務。
小江是高風險家庭的兒童, 自從母親去世后,他經常遭到父親酒后毆打。某日,社區志愿者向社會工作者報告,小江又被父親打了,這次情況特別嚴重,他被打得意識不清。社會工作者接到報告后,立即趕到小江家中,撥打“120" 并護送他去醫院緊急救治。
問題;
1.分析社會工作者在本案例中開展了哪些方面的預防服務。
2.在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還應采取哪些危機干預措施?
1.
預防服務是指兒童社會工作者在兒童所在的社區環境中,對社區和家庭尤其是后者存在的兒童侵害風險進行發現、監測和干預的專業活動。這些風險主要包括因兒童自身狀況給父母親職的挑戰、家庭貧困、家庭人際關系尤其是父母關系緊張、父母育兒行為不當、父母照料缺失等。預防服務即為能夠及時發現上述不利于兒童安全、健康成長的風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改善風險狀況,保障兒童的安全,促進其健康成長而開展的服務,包括:
(1)社區動員和教育,在社區張貼海報,宣傳兒童保護知識;
(2)分類分級,采用“紅(高風險)——黃(中風險)——綠(低風險)”三色法對不同家庭進行標識;
(3)兒童風險的識別,針對存在風險的家庭,組織社區志愿者定期上門了解近況;
(4)監測和干預,為存在不當育兒行為的家長開展親職教育服務。
2.
(1)開展評估。服務對象發生危險需要就醫的,應本著生命第一的原則馬上聯系急救或警方,確保服務對象的安全。
(2)建立關系。社會工作者應該運用人本主義的視角,保持冷靜和平靜,對服務對象表現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真誠和同理關懷。
(3)聚焦問題。社會工作者應將焦點限定在與危機相聯系的緊迫性問題上,快速作出危險性判斷。
(4)穩定情緒。社會工作者可以使用積極傾聽的技巧,對服務對象予以鼓勵性、認可性、反應性的示意。
(5)制訂方案。通過詢問,著力呈現、辨識、建構服務對象現有的優勢、資源和應對技巧,充分發揮服務對象的能動性,與其一起尋求減輕緊急狀況和問題的可取之策和應對機制。這里尤其要強調:介入的目的是處理那些與危機有關的問題,而非完全解決所有問題;介入的焦點是以危機的調適和治療為中心,要瞄準服務對象當前需要,確立現實、有限、具體、可行的目標;介入的關鍵是幫助服務對象修改其意識中和潛意識中存在的問題,故應與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可行性方案、一起訂立服務計劃,鼓勵服務對象自決。
(6)實施計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①輸入希望,提供精神支持與宣泄渠道,讓迷茫、無助的服務對象重燃對生活的渴望、人生的希望。②提供支持,加強資源鏈接,積極聯絡親屬,充分利用其自身擁有的資源,協助解決當前問題,共同努力克服危機。③恢復自尊,了解服務對象對自己的看法,協助其重塑自信、自我增強權能,并在其改變的過程中給予適度激勵,以樂觀的精神感染服務對象,傳遞正能量。④培養自主能力,幫助服務對象恢復和發展功能、減少依賴、增強自主、克服危機。
(7)后續跟進。社會工作者應該在最初的危機干預結束后適時結案,之后通過電話、網絡等媒介或實地回訪跟進服務等方式,確保危機情況得到解決,幫助服務對象恢復生活信心,努力促進其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
第一問答題依據:基礎精講課內容
第二問答題依據:危機干預
【案例專項班】曾經讓各位小伙伴重點關注綜合能力中與實務相關的知識點。其中,提到要讓考生重點關注個案工作的七個模式(包括了危機介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