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奧蘇伯爾在《學校學習》中提出的動機類型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分別是: 認知的內驅力、 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 附屬的內驅力。(P54)
12.動機期望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托爾曼和 勒溫。(P59)
13.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金森將個體的成就動機分為兩類,一類是 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 避免失敗的動機。(P61)
14.維納將成敗歸因理論從三個維度劃分為: 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性歸因和不可控性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四個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P62,表3-2看一下)
15.知識學習的過程一般包括: 知識學習的準備、 知識的感知、 知識的理解、 知識的鞏固和 知識的應用等五個基本環節。(P70)
16.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經常用到的感知規律主要有: 強 度率、 差異率、 活動率、 組合率、 對比率。(P73)
17.記憶是通過 識記、 保持和 回憶(再認或再現)等方式,在人腦中積累和保持個體經驗的過程。(P78)
18.根據記憶時間長短不同,可以把時間分成 瞬時記憶、 短時記憶、和 長時記憶三種不同系統。(P79)
19.學生的解題過程包含四個環節,分別是: 審題、 題目歸類、 重現有關知識、 找出問題的答案。(P85)
20.動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經歷四個主要階段: 認知階段、動作分解階段、動作聯系階段、自動化階段。(P87,是否會出簡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