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構化問答
(1)有人說一名教師只要有愛心、耐心,就行了,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我覺得一個老師有愛心、耐心是最基本的要求,但這并不是成為一名卓越教師的全部,一名卓越教師還應該有優秀的授課能力以及廣闊的知識的儲備。老師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工作,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得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愛心、耐心僅僅是“身正”的范疇,而一個學術不精只會做“老好人”的老師只能培養出一幫“庸才”。但一個老師只有知識沒有“愛心”、“耐心”,那么他的知識也很難傳遞給學生。所以對于我這個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新老師來說,要以卓越教師為終身奮斗的目標,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綜合水平,做學生敬佩的老師,做家長滿意的教師,做社會需要的老師。我的回答完畢。
(2)有一天,你上課的時候,學生向你提出了一個你也不知道怎么解答的問題,你將如何處理?
作為一名老師,課堂上遇到學生們提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正確地給學生予以解答。如果遇到題干中說的這種情況,現場肯定十分尷尬,我要冷靜且妥善地處理好有關問題,維護好教師的形象,維持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具體我會采取如下方法來處理:
首先,對于這名學生積極主動、獨立思考的行為我會表示肯定,表揚他主動思考的精神,并鼓勵全班同學向這位同學學習,多思考多提問,在不斷的提問與解決中將知識消化掉,從而達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我會順勢將這道題說給全班學生,讓大家進行思考,集思廣益,也能給自己留出時間整理思路,解決問題。如果有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我也會綜合各位同學的意見將問題進行解答;如果該問題無法在短時間之內進行解答,且與當前所講內容相關度不大,我也會把問題留給學生做課后思考,并告知學生我們這堂課的主題內容不在此,使學生能回歸課堂主題。
最后,在課程結束后,將學生所提問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運用網絡進行查詢或者向有經驗的老師進行請教,解決好這個問題,并將解題思路及參考答案在下一節課或是晚自習的時候向學生進詳細說明。
在此次事情妥善解決好之后,我也會積極思考,在我們未來的課堂上,遇到學生提問是很正常的現象,面對問題,我們必須給學生較為客觀全面的答案,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其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要有一個更加充分的準備,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夠更好應對學生們的提問,維護好教師形象,并樹立教師威信,更好促成工作開展。
想學習更多結構化問答的技能,可以收藏這篇文章,點這里>>>教師資格證面試:破解結構化面試的秘密寶典
2.試講
(1)題目:釣魚的啟示
(2)內容: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鉤了。我小心置置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甩動著魚尾并跳躍著,湖面上不時發出“啪拍”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
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3)基本要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文本分析得出人物心理的變化;
十分鐘之內完成試講,配合合理的板書。
(一)生活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場景:
1.考試時,監考老師有事走開了一下,你會作弊嗎?(學生自主回答)
2.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你會怎么辦?(學生自主回答)
教師引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主人公跟我們有相似的經歷,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選擇的?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釣魚的啟示》。
(二)整體感知,通讀課文
1.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要求: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教師范讀,強調一些字詞(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2.“啟示”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回答:啟示是啟發指示,使人有所領悟的意思。)
(三)深入研讀,深入體會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總結:課文寫了“我”小時候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可父親讓“我” 把鱸魚放回湖里。通過這件事,“我”從中受到終生的啟示。
2.自由讀課文 2、3 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我”釣到了一條什么樣的魚。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我和父親當時心情是怎樣的?
總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得意”!同學們再次一起懷著高興的心情來讀這句話。
3. 我和父親釣到這么大、這么漂亮的鱸魚時,有一種欣喜、得意的心情,那“我們”面對這么誘人的魚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為什么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 讀一讀他們的對話,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情。
總結:因為沒有到捕撈時間。父親盯著誘人的魚,內心正經歷著道德的考驗,是把魚 留下還是放魚。父親最終選擇了放魚。
(四)鞏固提高
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么想的?
總結: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誠信的人。
(五)小結作業
搜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參考解析: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為:導入—整體感知—深入研讀—鞏固提升—小結作業。
想學習更多試講技巧,可以收藏這篇文章,點這里>>>教師資格面試:優秀的試講都有這幾個共同點
3.答辯
(1)簡述本課的教學思路。
參考答案:
《釣魚的啟示》主要寫了作者 34 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 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哲理性的文章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難懂,因此首先在導入上我會用生活中的事件導入,然后 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思考文章中的主旨,但是我是通過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對主旨 的把握的。當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我會再將問題引入到生活中,教導學 生要做一個正直守信的人,將本課的情感進行升華。
(2)結合文本談談什么是誘惑人的“魚”。
參考答案:
誘惑人的“魚”: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事務,諸如:金錢、地位、榮譽……學校里,家長給教師隱形的利益,是接受還是不接受;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是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沖過去,還是等?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但是作為人民教師,要以身作則,做一個正直、遵守規則的人。
想學習更多答辯技巧,可以收藏這篇文章,點這里>>>教師資格面試:Get到這些知識點,答辯“巧”辨不再難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