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師范生小白,教師資格已三次未過,第一次裸考,沒過,第二次也是兩門沒過,第三次過了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64分,差6分。這次三戰,一定也必須拿下教資筆試。下面我給大家講講三次未過的血淚史,那些備考中一定要避的坑,也順便幫自己捋捋思路,更好地備戰下半年的筆試。
一、杜絕拖延,制定學習計劃
第二次備考的時候,內心很關注,但行為很淡漠,一翻開書本,不自覺地想玩玩手機、看看劇、翻翻冰箱,幾個小時過去,只看了2頁書,頭痛,算了,明天看吧,反正還有時間,總是這樣明日復明日,可是明日何其多,就這樣一直到考前三天才緩過神來,再看看還有那么多頁沒看的書,想著反正看也看不完了,于是,改變策略,去網上搜考前資料,選了一個下載量就高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背了再說,但是東西太多,理論性又太強,背了還是記不住,最后差不多就是裸考的狀態上戰場,最后的最后,結果也是不言而喻了。
拖延癥晚期患者的童鞋們,找個適宜的學習環境真的很重要!建議不要在家復習,過來人的經驗證明,效率真的很低。現在國內疫情好轉,建議去大學自習室、圖書館自修,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會激發學習的沖動。
二、重視真題,刷題刷題刷題
第三次備考,我吸取了教訓,提前兩個多月開始復習,規定自己每天要看多少頁書,整個過程也差不多是按這個節奏走的,差不多考前半個月,兩本教材已經看完了,然后又花了一個星期把兩本教材大致瀏覽一遍,也在網上找了一些相應的沖刺資料,備考最后一星期重心主要在背這些沖刺資料上,考前兩天才在網上找了真題,邊看題目邊看答案過了一下,本以為可以信心滿滿地在考場上書寫答案,結果又出乎我的意料,很多題目還是不會答,不知道和哪個知識點相關聯……最后只有科目一《綜合素質》險過,科目二又掛了!
總是這樣后知后覺,真題真的很重要,只有做了真題,才能了解命題者的命題思路,找到做題的感覺,不是模擬題,一定要做真題,保證真題上的每一道題目都弄懂,這是最基本。在這里給大家傳授下做題的小技巧:
1. 閉卷做真題,完整地做完一套,做完不要直接對答案,嘗試自己去教材里面找到正確選項。這樣你能知道這個題目考得是哪個章節,哪個知識點,順便把周圍的知識點都了解一遍。
2. 單選題、多選題無論選錯或選對,其他選項對應的知識點也要看一遍。為什么?因為會出現原題,可能選項會變動,做到就是賺到!
3. 堅持每天刷題,保持手感。
三、搞懂考試套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次備考,除了對真題重視程度不夠,還有自己根本沒有搞懂考試的套路,每個章節有哪些重難點,都以什么題型考察,有哪些坑點等等,其實弄懂這些套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小學教學設計題,考試是根本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寫,寫些什么內容,但是這道題占40分。怪我當時只懂得埋頭看書,沒有認識到搞清套路的重要性,其實呢,磨刀不誤砍柴工。
四、勞逸結合,效率更高
學習進入中后期,我發現自己進入瓶頸期:看不進去書、做題老是錯、記憶力不穩定……于是,我想選擇投入更多的時間,從早到晚坐在書桌前,熬夜看書。但是在過度疲勞下,整個人神經一直緊繃著,學習效率無法提高。這個時候,你就放下書本,離開書桌,做一件讓你放松開心的事情,比如吃一頓美食、跑步、唱K,和好友吐槽等等。結果,發現放松之后,自己的學習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不少,注意力更加集中。
這次考試,我放棄之前苦苦自學了,費時費力,還沒過,心累,一門報考費也要70塊。報班的話,老師已經幫我整理出考試的套路,不再需要我自己琢磨,只需要消化消化,比自己啃書本輕松多了,理解不了的題目還有專業人士幫忙解答,比自己上百度搜省心一大截,聽課、刷題、看書,整個學習形式也豐富,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不過呢,如果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學習自制力高,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那就沒有必要報班了,自學足夠了,否則就報班吧,別和我一樣,到最后還是報班了,浪費時間,浪費報名費,哎!千萬不要聽信網上報班或不報班的籠統策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