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素質的材料分析題總共3道,涉及的知識點分別為:職業理念、職業道德和閱讀理解,閱讀理解題這次暫且不展開,主要給大家講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的材料分析題的答題套路。
第一步:看問題。明確回答問題的方向和涉及的知識點,經驗證明,帶著問題分析材料比直接分析材料的效果更好。
一般而言,問題會直接點明從哪個理論點答題,把這個理論點的內容背出來。職業理念無非是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師觀,職業道德無非是那24個字,這些內容備考時一定要背下來,在這里,再給大家溫習一下理論內容:
1. 教育觀
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體學生
(2)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 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5) 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記憶口訣:雙全雙發展,創新與實踐
2. “以人為本”學生觀
(1)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
(2) 學生是發展的人
(3) 學生是具有差異的人
3.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1) 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學生關系—引導、促進
教學研究—研究、實踐
教學課程—建設、開發
學校社區—開放教師
記憶口訣:兩開一促一研究
(2) 教師行為的轉變
師生關系—尊重贊賞
對待教學—幫助引導
對待自我—強調反思
對待他人—強調合作
記憶口訣:重賞助導,反思合作
4. 教師職業道德
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記憶口訣:三愛兩人一終身
第二步:審材料。根據問題要求的知識點去審題,在審題過程中使用畫線、圈點等方式將知識點一一對應。認真仔細的審題至關重要,審題可逐字逐句地閱讀,同時畫出關鍵詞,以及對應的理論點,如:
第三步:理邏輯
在正式作答前,需梳理邏輯,整體答題要點,選取與理論點最匹配的材料。
第四步:寫答案
答題要注意列出其解答要點做到完整準確,簡明扼要,書寫整潔。建議采用“總—分—總”的答題模式。
總:表明態度,支持還是反對。
分:分條表述,用上邏輯詞或者數字,具體格式為:理論點+理論闡述+材料。記住:第一句話就要點明體現了哪個理論點,這樣方面閱卷老師找得分點。
總:小結(時間來不及,可以省略)。
真題示例:
材料分析題(2019下)
我剛接任三(2)班班主任老師,全校聞名的“小魔王”—陽陽成為了我的學生,開學沒幾天,陽陽的問題便接踵而來,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單腿盤坐在座位上,書包隨意扔在地上,和同學鬧矛后就動手……如何改變他的這些毛病呢?我利用兩周的時間認真觀察陽陽,發現他有許多的毛病,但也有不少優點,比如酷愛閱讀,數學成績……于是,我請他在全班全班交流讀書心得,陽陽非常高興的接受了任務。他利用課余時間認真查閱資料確定內容,反復練習講解,陽陽在班上的讀書交流獲得成功。此外,我還和數學老師商量,讓陽陽擔任數學課代表,同時擔任半組數學作業的改錯任務,陽陽非常認真負責,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同學糾錯講題。漸漸的陽陽改變了以前的毛病,還積極參加學校的興趣小組,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頸部,和以前相比判若兩人。
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價“我”的教育行為。
【參考答案】
“我”的教學行為很好地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總:表明態度)
首先,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直接寫出所體現的理論點)。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理論簡述)。材料中,“我” 并沒有因為陽陽的調皮搗蛋就放棄他,而是花了兩周時間去觀察,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一愛閱讀和數學成績好。讓陽陽在班級展示閱讀心得,從而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插入匹配材料)。
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具有巨大的差異,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才能夠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材料中“我” 根據陽陽酷愛閱讀的優點,讓他在班級交流讀書心得;根據他數學好的優勢,和數學老師商量,讓其擔任數學課代表,休現了張老師把小強同學看作是獨特的人的理念。說明”我”以以為本,面向全體學生,沒有因為陽陽是“小霸王”而放棄他,相反,通過耐心的觀察和幫助,讓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再次。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材料中,“我”通過請他交流讀書心得和做數學課代表,激發起小強學習的興趣,他認真查資料,反復練習,給同學講題,都體現了“我” 把陽陽看作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因此,作為教師,在面對像陽陽這樣調皮的孩子時,要結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積極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結)
小試牛刀
課間,老師發現教室地面紙屑很多,便讓勞動委員安排打掃,自己另一個班上課了。勞動委員心想,等放學后再讓值日生打掃吧。不料這時值周生來檢查衛生,班級被扣分了。同學們紛紛責備勞動委員和值日生。他倆也為誰該負責爭得面紅耳赫。事后,勞動委員內疚不已,決定辭職。王老師知道后并沒有馬上處理,決定第二天以“掃地風波”為主題召開班會。
第二天上午,王老師找班干部談話,分析得失,統一認識。下午,班會上勞動委員和值日生分別反省了自己的過錯,其他班委成員、同學們也紛紛上臺發言,承認以前沒有很好配合,剖析各自存在的問題,表示不會讓“掃地風波”重演。之后,王老師指出了勞動委員和值日生的不足,并對他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班會后,王老師單獨找勞動委員和值日生談心,肯定了他們對班級所做的努力。
勞動委員打消了“引咎辭職”的念頭,表示要化內疚為動力,積極工作。同學們也增強了班級認同感。此后,班級衛生一直保持良好,多次獲得“衛生流動紅旗”,其他各方面也很有起色。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材料中王老師的教育行為。
材料中王老師的教育行為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體現了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第一、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 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材料中王老師發現勞動委員與值日生因為扣分問題發生爭執后,并沒有批評學生,反而以開主題班會的形式鼓勵學生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體現了王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第二、教書育人是教師天職,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材料中王老師并沒有僅僅關注班級衛生狀況,而是發現問題后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提高同學們的自我反思能力,且在班會后找勞動委員和值日生談心,肯定了學生的積極努力,化內疚為動力,增強學生班級認同感,體現了王老師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視,有效地做到了教書育人。
因此,良好的班級建設要求班主任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塑造良好的班級育人氛圍的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