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學評價的方法
評價方法要實現多樣化的改革目標。改進評價方法的指導理念是∶測試性評價和質性評價兼顧。同時大力開展質性評價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六種評價方法∶測試、測量、觀察、調查、檔案袋、軼事記錄。
1.測試
在提供質性評價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測試仍然是日常教學的一種常見的評價方法。
2.測量
雖然教師重視測試的評價作用,但是,他們往往沒有重視測量的特定作用。實際上,即使在語言教學中,態度測量,情緒測量,一般智商的測量,都對教學改進有明顯的效果。同時,測量方法還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
3.觀察
課堂教學觀察可以采取五種方法∶調查嚴密組織的系統觀察、生態學觀察方法、人種學觀察方法、同步等級界定觀察方法和非正式觀察法。下面是一課堂觀察考核表,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可以參考使用,如表4-1所示。
4.調查
觀察是在活動過程中同步采集信息,調查則是在活動之后采集信息。行之有效的調查方法有問卷和訪談兩種。問卷和訪談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教師實施此類調查應當說是很有必要的。
5.檔案袋
檔案袋也可以稱為成長記錄袋,鮑爾森和麥耶指出,檔案袋的概念是“收集、選擇和反思”。即從收集的所有作業中,學生自己選擇存人檔案中的材料,可以是他們認為特別有價值的東西。然后學生對自己的成品和相關表現進行反思。
6.軼事記錄
軼事記錄可以用于學生執行解決問題的任務或項目時的質性評價。這項評價活動當然可以由教師來做,但是,通常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來進行軼事記錄,長期做這件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反思能力。
相關鏈接:
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