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教案或教學片段進行評價、補充、建議
新課程標準下的評課,要求教師既能發現問題,分析課堂教學行為背后隱藏的觀念,又能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課前目標設計、課堂實施過程、教學效果跟蹤反饋等內容進行評價。
如何寫教學案例點評:
常見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教案中間做點評,一種是在終了做點評。
中間點評: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將會達到怎樣的效果?
總評如何寫:
1、教材簡單評析,引用課標要求(一兩句)
2、總體概括教學案例突出的特點
3、分點闡述其特點(一兩句理論闡述,兩三句亮點分析,結合教學案例中的具體做法談,注意語言簡潔,深入淺出,評價客觀,不說過激詞語,最好能體現歸納能力)
4、如有可能,提幾點建議,一兩點即可。
教案或教學片段評價內容方法:
1、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 有針對性、導向性。
2、評教材處理。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例如:
評析:讀了黃愛華老師“生活中的百分數”課堂教學實錄,很受啟發,認為有以下三個突出的方面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1、通過本節課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探索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們看到黃老師在引導組織學生學習百分數時,已經跳出了教材、課堂這個狹小的空間,發動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百分數(如商標中,新聞聯播中介紹的百分數),還特別關注在課堂學習中新生成的百分數 (如出席人數及寫百分號過程中新產生的百分數)。現實中豐富鮮活的素材,使“單純從書本中學數學”變為“密切聯系生活做數學”。在數學學習中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及價值。
2、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黃老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百分數時,設計了:課前調查尋找——調查尋找身邊的百分數,為本節課學習的展開提供現實的有價值的素材;課中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僅交流討論對百分數的認識和理解,還時常關注對不同觀點和做法的評析。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通過讓學生調查尋找的豐富教材,組織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討論,提升了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恰到好處地發揮了教師的作用。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一個個問題生成中研究探索數學問題。這是本節課又一個明顯的特點。“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黃老師用心去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生成:“為什么要學習百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是什么?”“百分數有什么用處?”“在什么情況下用到百分數?”這樣一系列問題。為學生的探索發現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案例一:《圓的認識》
鞏固延伸
師:平靜的水面上丟進一個石子,它突起的波紋為什么是一個個圓形,現在你能用我們剛剛學過的知識簡單的解釋一下嗎?(學生小組進行討論)
生1:石子丟下去,就好比一個圓的圓心。
生2:這個波紋無論怎么往外擴散,它離當中的中心點距離都相等,小的時候一樣,大的時候也一樣。
生3:這里面實際上就是圓里半徑處處相等。
……
師:再簡單的自然現象當中,它有時也蘊藏著豐富的數學規律。那至于其它一些現象當中(課件顯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圓)又為什么會出現圓,走進網絡、走進百科全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找到滿意的答案。
師:同學們,其實又何嘗是大自然對圓情有獨鐘呢!在我們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且成為美的使者和化身。(課件顯示生活中常見的圓并配上悠揚悅耳的音樂)
師:同學們,感覺怎樣?想說點什么嗎?
生1:圓的用處可真大啊!
生2:圓時刻裝扮著世界。
生3:圓真美啊!它給人類提供了生活的便利。
生4:人類離不開圓。
生5:圓與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生6:圓真是無處不在啊!
評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作為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注重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特別注重數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的緊密聯系,注重從學生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作出決策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
學習有用的數學,是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老師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選取與新知有關的場景,并有機地串在一起,配上悠揚悅耳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新知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新知的價值。教者還充分發揮課堂資源的多功能性,有機地滲透愛祖國、愛家鄉、愛生活等教育,使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重目標融為一體。
案例二:《百分數的意義》
鞏固練習
師:請同學們完成下面這道題。
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80% 12% 98% 100% 0.8% 20% 30.5% 68% 14.8%
校外小攤上的食品合格率僅為( ),而在那里買的同學卻高達、( ),經過老師的教育,( )的同學都認識到吃那里的食品不衛生,現在下課后只有( )的同學在那里買零食吃。
評析: 用學生再熟悉不過的“小攤上買零食”這一生活問題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練習,這樣把數學教學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但使學生能鞏固前面所學的百分數的意義,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還悄無聲息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同時這一練習還可有多種不同的填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這一練習的設計正體現了任教老師的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