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指導】
中班語言領域講故事活動《找扣子》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樂于欣賞故事,萌發樂于助人的社交意識。
2.技能目標:學習故事中“別著急……我們在哪能找到扣子?”等句式,大膽表達,創造性地表演故事。
3.認知目標:理解并知道故事內容,了解故事中出現的小熊與袋鼠的基本特征。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習故事中“別著急……我們在哪能找到扣子?”等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演故事。
2.活動難點:能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萌發樂于助人的社交意識。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故事掛圖、歌曲《三只小熊》音樂、小動物的頭飾。
2.經驗準備:幼兒能夠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初步具備表演能力。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音樂導入,激起幼兒興趣,吸引幼兒參加活動的注意力。
教師演唱歌曲《三只小熊》導入,歌曲演唱完畢后,教師引導孩子說一說小熊的外形特征。
總結:教師簡單總結孩子的回答,分別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引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小熊。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1)出示小熊愁眉苦臉的圖片,讓幼兒先猜一猜小熊為什么不高興了?發生了什么事情?
(2)讓幼兒帶著自己的猜想聽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初步了解小熊不高興的原因,知道是誰幫助了它。
(3)教師提問,讓幼兒來說一說自己的猜想正確嗎?小熊為什么不高興了?發生了什么事情?讓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請幼兒來模仿一下小熊不高興的表情。(低頭,嘴角下沉,做皺眉狀)
2.結合直觀教具——圖片,生動形象地向幼兒講述故事的相關內容。
(1)出示小熊不高興的圖片,讓幼兒來說一說,你們看見小熊扣子丟了,會怎么幫助他呢?
(2)出示第二幅圖片,講解故事中大袋鼠幫助小熊找扣子的過程,引導幼兒體會故事中的趣味性。
(3)出示最后一幅圖片,幼兒理解大袋鼠和小熊拆了好幾件衣服后,大袋鼠最終幫小熊為所有衣服都找到了扣子。教師提問,找到的扣子是他最開始丟失的嗎?小熊對大袋鼠說了什么?他們分別是什么心情?教師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對回答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3.教師發放頭飾,讓幼兒根據自己意愿選擇故事角色并自由分組進行表演。
(1)教師先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想扮演哪個角色?為什么?然后給幼兒發放相應角色的頭飾,讓幼兒自由結組,突出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2)幼兒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時,教師注意指導的介入時機和正確方法,進行觀察和指導。
(三)結束部分
游戲結束:教師創設“小小故事會”的情景,讓幼兒再次進行練習,鞏固本次所學語言活動,加深故事內容在頭腦中的印象。
師:大森林里要開故事大會了,大象伯伯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加,我們快再來練習一遍吧!
五、活動延伸
領域延伸:將本次活動延伸至美工區,讓幼兒畫一畫自己心目中的小熊,實現領域間的整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你反思一下今天的試講表現。
【參考答案】
我今天的試講活動整體表現較為流暢,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我的試講展示的各個環節設計的較為緊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首先,活動導入師幼討論生活中的扣子,引出活動主題;其次,朗讀故事,幼兒初步感知;再次,通過掛圖提問,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最后,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的試講展示的所有環節都是以幼兒動腦動嘴為主,這有可能導致幼兒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針對這個問題,我在活動延伸的環節,及時調整活動設置,活動結束后請小朋友進行表演,讓幼兒感受到快樂。
謝謝考官。
2.《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總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考官您好,根據《綱要》中的要求,語言領域總目標體現為5點: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謝謝考官。
考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