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人的身心到底是怎樣發展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典型的觀點有()。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二因素論
D.個人發展論
E.遺傳素質論
2.學生的認識過程與人的認識過程有顯著的不同,其特殊性表現在()。
A.間接性
B.交往性
C.目的性
D.教育性
E.簡捷性
3.制約課程的因素有()。
A.社會
B.歷史
C.知識
D.環境
E.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4.教育是由()因素構成的。
A.教師
B.學生
C.教育內容
D.教育方法E.學校
5.學校產生的條件有()。
A.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
B.有一部分人可以脫離生產勞動
C.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
D.出現了文字
E.政治民主化
三、填空。
1.教育是()的一種社會活動。
2.學生是具有發展()和發展()的人。
3.()是指學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護良好形象及尊嚴的權利。
4.()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5.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為基礎。
6.()是不斷吸收新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的基礎。
7.輔導的方式主要有()和()輔導兩種。
8.教學以()為根本目的,是通過(系統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掌握,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的活動。
9.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是()、()、()。
10.春秋戰國時期,官學衰微,私學大興,()、()兩家私學成為當時的顯學。
11.表揚一般可分為()和()兩種方式。
12.我國在20世紀初實行(),1938年起中學改為導生制。
13.強調美育對()的促進功能已成為美育的核心。
14.德育的個體功能可以描述為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發生影響的三個方面。
15.孔子提出了“()”的著名教學要求,這是“啟發”一詞的來源。
16.實踐證明,許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動手能力的培養等主要應通過()的方式去實現的。
17.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兩個層次上談論人的全面發展的:(1)(指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2)指克服人發展的一切片面性、()。
18.人的素質包括國民基礎素質和各種專業或職業素質。&考&試大$國民基礎素質主要包括()、()、()、()等。專業或職業素質包括。
19.德育過程是()社會化與()個體化的統一。
20.學校德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具有()。
四、判斷題。
1.學校教育制度應該適應兒童年齡發展的多樣性變化,可以隨意制定。
2.勞動技術可以綜合教育、智育、體育和美育。
3.教師的教育是影響學生成長因素的有機組成部分。
4.民主的師生關系要最大限度的給予學生自由,&考&試大$滿足學生的任何要求。
5.教學活動的本身具有教育性。
6.在開展活動之前,活動教師不應對學生進行有關技能技巧的訓練,使學生有獨立創新能力。
五、簡答題。
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方針?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2.什么是學校教育制度?簡述學校教育制度的基本類型?
3.班主任應怎樣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4.如何理解教學的含義。
5.簡述學生的本質屬性的具體表現。
6.衡量一個問題能否成為研究課題,主要注意什么?
六、論述題。
1.試分析我國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2.試述童年期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
3.論述學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4.試述教師職業角色的多樣化。
編輯推薦:把教師站點加入收藏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