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斷題
1、德育是環境與生長的統一,社會價值引導與個體價值建構的統一。 ( )
2、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 )
3、有人說,說服不是萬能的,對一些說而不服的頑皮孩子進行適當的體罰,不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
4、陶冶法一般要與其他教育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
5、表揚對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影響,而批評和懲罰則對學生產生一種消極影響,所以不應批評學生。 ( )
6、在數學教學中,不一定有德育,因為數學教學和共產主義道德思想的聯系,實在是牽強附會。 ( )
7、“教育有法,但無定法”,說明德育工作具有科學性,也具有藝術性。 ( )
8、陳述性知識是指個人無意識的提取線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論的知識。 ( )
9、動作技能沒有多少智力的成分,應是體育或勞動技術教育的內容。( )
10、榜樣示范法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等影響學生的一種方法,一般只選用革命導師或英雄模范人物作為榜樣。 ( )
11、一般認為,美育的概念是由德國詩人、美學家庫勒在其《教育書簡》中提出來的,美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 )
12、學校體育和一般的身體鍛煉一樣,都帶有較多的個體性、自愿性、隨意性和娛樂性。 ( )
13、為做好學生的衛生保健工作,可在學校中開展“少年紅十字會”活動。( )
14、智育就是教學。 ( )
五、簡答題
1、小學德育的任務是什么?
2、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3、智育的功能有哪些?
4、小學智育的任務,內容有哪些?
5、學校體育有什么意義?小學體育的任務有哪些?怎樣實施好體育?
6、小學衛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怎樣做好小學生的衛生保健工作?
7、美育的任務有哪些?
六、論述題
1、知識學習與智力發展的關系如何?怎樣正確處理?
2、什么是“教育美育”?教育美育有哪些具體表現?這一概念的提出有何重要意義?
七、實例分析題
1 、 有個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班。這個班的學生表現一般,成績平平,看小說卻頗熱心,而且不分場合不辨良莠。上課老師提問,或慒慒懂懂,或答非所問,班主任很惱火,于是,一查到“小說”就撕毀,發現偷看者則責令寫檢討,立保證。一段時間,師生關系緊張,而問題并未解決,有的學生還是我行我素。
如果你接這個班,你如何運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決這個班的問題。
2、 課堂上一位實習老師聽到一個女生說:“不知誰把我的書撕破了”。實習老師當即高聲問:“誰把××的書撕破了?”連問幾聲,無人回答,老師生氣了,更大聲地說:“誰把別人的東西撕破了,還不肯承認,這是什么行為?快自己承認。”全班你看我,我看你,還是沒人做聲。老師更大聲了:“如果自己不承認,等我查出來就要加重處分!”
原班主任知道后急忙趕來,一面暗示實習老師不要再追問,一面安慰大家不要緊張,說:“書本是每個人都應該愛護的,但是今天××的書被人撕壞了,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誰不做錯事呢?做錯事,能改正錯誤,以后不再犯錯誤就是好孩子。能大膽承認,就是勇敢誠實的表現。你們不是讀過《誠實的孩子》這篇課文嗎?列寧小時侯打爛了姑媽家的花瓶,當時不敢承認錯誤,但他心里難過,后來經媽媽教育,終于寫信給姑媽承認錯誤,姑媽還表揚他是好孩子呢!今天××的書被撕破了,她很心痛,但如果撕書的同學承認錯誤,表示改正,她會原諒他的。我們大家也很歡迎,還要表揚他誠實、勇敢呢!”話音剛落,一學生慢慢地舉起了手------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