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A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研究者是指教師應把教育教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以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了解學生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3.【答案】B
【解析】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雙重地位,他們既是教育的客體,有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因為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學生在自我教育和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素質,可以進行自我教育。
4.【答案】A
【解析】美國學者弗勒的生涯關注理論;根據教師關注的內容,將教師職業生涯分成四個階段:教學前關注的階段、早期生存關注階段、教學情境關注階段、關注學生的階段。
5.【答案】A
【解析】所謂診斷者,是指教師應對學生現有的各方面情況、特點、原因等進行了解、分析和判斷。診斷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指導者是指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評價者是指教師應對學生學習、發展的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研究者是指教師應把教育教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以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社區
9.【答案】教育專業素養
10.【答案】教學相長
11.【答案】教育專業素養
12.【答案】民主平等
13.【答案】研究能力
14.【答案】創造期
15.【答案】主體
16.【答案】心理關系
17.【答案】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
18.【答案】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具體說,是教師根據專業發展的目標和規劃,通過專業發展的活動和途徑,提高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觀念,從一個成長階段不斷進入更高成長階段的過程。
19.【答案】教師角色是指教師根據社會、學生的期望和職責要求,而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或行為的人格體現,反映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20.【答案】正確。教師的勞動是一種腦力勞動,這種勞動與生產勞動、其他職業的腦力勞動都有所不同。其本質特點是一種精神生產勞動,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勞動,具有勞動對象的復雜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勞動時間的延續性、勞動空間的室內性、勞動成果的精神性等具體特點
21.【答案】正確。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不是盲目、機械、被動地接受作用于他的教育。其次,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已具有了一定的素質,可以進行自我教育。
22.【答案】正確。(1)我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2)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23.【答案】錯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雙重地位,學生既是教學的客體,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
24.【答案】指導者的角色,是指教師要善于弓l導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教師之所以要做好指導者,因為:首先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樣化,教師給學生知識的任務就顯的不那么重要了;其次,對學生的自主發展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善于指導學生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要做好指導者:(1)要了解學生發展的知識,包括思想品德發展的規律和方法、學習的規律和方法等;(2)要有與學生平等交流的態度,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權威和裁判;(3)教師要懂得思想指導、行為指導、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方法,改變課堂教學的滿堂灌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4)建立學習、生活與心理輔導的機制;(5)教師自己要善于自主學習,努力保持心理的健康和身心的快樂,在指導時才有說服力和示范性。
25.【答案】(1)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教師也必須掌握;(2)掌握該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相關的知識,以保證教師從一個更高更深的層面上來把握自己所教的學科內容。(3)學科發展的歷史趨勢,為了保證自己的教學內容不陳舊,教師必須適應知識更新的需要,始終了解該學科的最前沿。(4)學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26.【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27.【答案】(1)發展性;(2)獨立性;(3)差異性;(4)主動性。
28.【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29.【答案】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教師是專業人員。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性質。(1)專業功能與專業倫理;(2)專業知識和技能;(3)專業訓練和資格;(4)專業自主:(5)專業組織和專業團體;(6)專業地位。
30.【答案】(1)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掌握該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及相關的知識;(3)了解學科發展的歷史及趨勢;(4)具有學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31.【答案】詳見本章核心題型歸納。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