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心理現(xiàn)象可以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大類。
2.反射是機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刺激做出規(guī)律性的應答活動。反射按起源分為兩類:__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__反射。
3.__________是認識的開端,是獲得知識(經(jīng)驗)的源泉。
4.語詞一邏輯記憶指以概念、判斷、__________等抽象思維為內(nèi)容的記憶。
5.所謂__________,就是利用頭腦中已經(jīng)掌握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去接受一個新的概念。
6.過度焦慮又稱兒童焦慮癥,是兒童情感發(fā)展中較常見的一種問題,從嬰兒期起即可發(fā)生這種障礙,但最多見于__________。其主要表現(xiàn)為過分敏感、多慮,經(jīng)常為一些小事而煩躁不安、焦慮擔憂。
7.道德意志調(diào)節(jié)和控制一個人的道德行為,使之貫徹始終,成為__________。
8.人際關系就是人們在__________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
9.__________是個人發(fā)展的意圖和決心的表現(xiàn),在個性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
10.__________是主體在頭腦中將自己的活動結果與活動的目的加以比較、對照的過程,保證活動的預定目的與計劃逐步得以實現(xiàn)。
11.__________是一種社會認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認知或社會交往中擺脫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與交往對象之間轉(zhuǎn)換觀察問題的角度,將自我與他人的觀點進行比較,體驗他人的觀點,最后得出較為客觀的觀點或結論。
12.“勤能補拙”是中國的一句俗話,它的含義表明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形成相依相輔,互為促進。
13.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指生物的普遍現(xiàn)象__________。
14.__________是教師按照其特定的社會地位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角色,并表現(xiàn)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模式。
15.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__________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17.__________,有時與配置性評價意義相當,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個體差異;有時指對經(jīng)常表現(xiàn)學習困難的學生所做的評價,多半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后實施。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