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略。
2.D【解析】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超越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
3.A【解析】略。
4.D【解析】馬斯洛將人的需要按其出現的先后及強弱順序分為高低不同的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5.C【解析】發現問題是首要環節。
6.B【解析】學齡期兒童是心身發展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小學階段是心理衛生教育最適宜的時期。
7.C【解析】略。
8.C【解析】推測與假設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
9.D【解析】愛勞動的習慣是一種行為規范,在家中養成的行為規范在學校中的表現是行為規范的遷移。
10.B【解析】連鎖學習是指學習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應動作聯結。體操正是如此。
二、多項選擇題
1.ADE【解析】鮑姆寧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兒童與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為專制型、放縱型和民主型。
2.BDE【解析】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強化分為三種即以上選項。
3.ABCDE【解析】略。
4.ABC【解析】由操作技能的定義可知ABC選項均對。
5.ABCDE【解析】略。
6.BD【解析】A是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劃分出來的,C是根據動作的連貫性劃分的,E是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劃分的。
7.ABDE【解析】C項屬于元認知監視策略內容。
8.ABCDE【解析】略。
9.ABCD【解析】研究表明,學生心理的發展有四個基本特征:(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
10.ABCDE【解析】自述法是通過學生書面形式的自我描述來了解學生生活經歷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日記、周記、作文、自傳、內心獨自都是自述法的具體形式。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