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詞解釋
1.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測量所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相關系數為1.00,信度最高;相關系數在0.80以上,測驗做出的結論均屬準確。
2.網絡教育:
(1)網絡技術應用于教育中,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教學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教學用具,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綜合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
(2)在網絡上構建網絡學校。
3.發展個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礎上,充分把人的差別性表現出來,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獨特性,實現生命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
4.設計教學法:就是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和教科書。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目的和內容,在自己設計、自己負責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和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發生,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
(2)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
(3)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
2.【答案要點】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主張“有教無類”,他從探討人的本性人手,認為人的先天本性差異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
(2)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強調忠孝和仁愛;
(3)教學綱領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4)承認先天差異,重視因材施教;
(5)提倡啟發式教學。
3.【答案要點】教學包含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1)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組成。
(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4.【答案要點】
(1)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2)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4)學校文化的縮影是校園文化。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當代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盡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
(1)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加劇,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注意刪除陳舊內容,增添反映現代科技成果的新內容,盡量縮小課程內容與最新科技成果之間的差距。為適應當代學科綜合化趨勢加強的需要,許多國家開設了綜合性課程。
(2)重視基礎學科科研成果知識的結構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法、德等國繼美國之后出現了“恢復基礎”運動,強調統一學習基準,加強基礎學科,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重視知識的結構化表現在對課程內容去粗取精,縮減描述性和經驗性的知識,增強知識的理論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間的聯系,把各門學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結構教授給學生,保證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重視能力的培養。適應培養新型人才的要求,當代各發達國家在課程內容組織過程中,都把培養學生研究、探討和創造的態度與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原則,力圖使組織的內容有助于把學生培養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認識成果,又能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人。
(4)重視個別差異。由于學生之間在興趣、愛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礎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各國的課程設置都有較大彈性,既有共同的形式和內容,也有個別化的形式和內容,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和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答案要點】現代教學論強調學與教二者的辯證關系,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去學,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是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在教師主導下逐步確立的。學生這個主體從依賴性向獨立性發展,正是教師主導的結果。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共享教學經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師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交流思想、情感,實現培養目標。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