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A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他的理論是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2.【精析】B 1904年頒布的癸卯學制是我國近代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壬寅學制是第一個頒布的學制,但未實施。
3.【精析】B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
4.【精析】B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體重有兩個生長的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個高峰則在青春發育期。
5.【精析】C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它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6.【精析】C身心健康權包括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內容。題中所敘述的正是為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權。
7.【精析】A例如,注重加強學生文學、藝術鑒賞方面教育、拓展學生文化素質的文化素養課程和藝術團隊活動就屬于拓展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常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比起基礎型課程來有較大的靈活性。
8.【精析】A制定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是學科設置。
9.【精析】D教學從其本質上講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10.【精析】A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備課、上課、作業的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備課是起始環節。
11.【精析】B這種教學模式屬于發現學習模式。
12.【精析】B馬卡連柯認為,適宜作為“教育主體”的是學生集體。
13.【精析】D心理健康教育也屬于德育范疇。
14.【精析】D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15.【精析】D正式群體是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會團體的領導下,按一定章程組織起來的學生群體。它通常包括:班級學生群體、班級共青團和少先隊等,負責組織開展全班性的活動。
二、填空題
16.培養人的活動
17.學校教育
18.順序性
19.教育實體
20.自我意識
21.審美觀
22.生產勞動
23.授受關系
24.主導
25.布魯納
26.教科書
27.教學原則
28.“從做中學”
29.教學目標
30.綜合課
31.深人性提問
32.道德教育
33.自我管理
34.主題班會
35.人倫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