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答: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多樣化。一般說來。教師的職業角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道者角色。教師負有傳遞社會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使命。教師對學生的“做人之道”、“為業之道”、“治學之道”等也有引導和示范的責任;
(2)授業、解惑者角色。教師在掌握了人類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的基礎
上,對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傳授給年輕一代,并幫助他們解除學習中的困惑,啟發他們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技巧,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為、為人處世的態度會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負起教育教學管理的職責,包括確定目標、建立班集體、制定和貫徹規章制度、維持班級紀律、組織班級活動、協調人際關系等等,并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控制、檢查和評價;
(5)朋友角色。在某種程度上,學生往往愿意把教師當作他們的朋友,也期望教師能把他們當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師在學習、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導,希望教師能與他們一起分擔痛苦與憂傷、分享歡樂與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師工作對象的千差萬別以及教學內容的不斷發展變化,決定教師要以一種變化發展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對象、工作內容,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創新。
2.答:對于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由于兩者詞義上的模糊和中外專家的不同認識,也由于文化傳統.特別是教育傳統的影響,至今仍未有比較一致的見解。主要有以下一些看法:
(1)大教學小課程;
認為教學是上位概念,課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這種看法的突出代表,要算是蘇聯的一些教育學著作了,我國當今的一些教育學、教學論著作,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在這種對課程與教學的理解中,課程往往是教學內容的代名詞,屬于教學的一部分;課程也往往被具體化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這樣三部分。
(2)大課程小教學;
與前者相反,這種看法認為課程所涵蓋的范圍要寬于教學,教學只不過是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這種看法在北美較為普遍。美國現代課程論的奠基人泰勒在其《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課程原理要研究的四個問題:學校應該試圖達到哪些教育目標?學校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這其中,教學就是被囊括在課程之中的。
(3)課程與教學屬目的與手段的關系;
西方一些研究在意識到課程與教學兩者需加以分離的前提下,提出課程是指學校的意圖。教學則是指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它們分別側重于教育的不同方面。許多關于課程與教學的隱喻也是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談的,如:課程是一幢建筑的設計圖紙,教學則是具體的施工過程;課程是一場球賽的方案,教學則是球賽進行的過程;課程是一首樂譜,教學則是對這首樂譜的演奏。
從課程與教學涉及范圍,以及課程理論與教學理論研究的不同對象上來看,這種目的一手段論似乎更為適宜一些。兩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五、應用題
答:(1)創造性得設計班集體目標;
(2)合理地確定班級角色地位;
(3)協調好班內外各種關系;
(4)建構“開放、多維、有序”的班級活動體系;
(5)建構一個由自主性的課堂教學活動、選擇性的課外活動、創造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的共同活動體系;
(6)營造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環境。
試題推薦:
2011年四川省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B級)沖刺試題及答案(1)
2011年四川省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B級)沖刺試題及答案(2)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