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資格面試以手動操作為主,所以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資格教案撰寫的方式相對其他學科較為不同。學霸君準備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信息時刻伴隨我》,希望能對考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此題目為2019下半年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真題,來源于考生回憶,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一、考題回顧
1.題目:信息時刻伴隨我
2.內容:
(1)信息
冰雪消融、草木發芽是春天來臨的信息;人與人友好相處,是社會文明的信息;運 動自如,是身體健康的信息..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每一件事,都能透露出或多或少的信息。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觸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取豐富的信息,如圖1.1 所示。
根據圖1.1所示的圖片分析,從這些生活場景中能獲取哪些信息以及獲取信息的方式。

試講題目有哪些?并填寫在下表中。

由此可見,信息以多種形式展現在我們身邊,人們對信息的需求無處不在。
(2)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載體:信息必須依靠文字、圖像、聲音等才能被存儲和傳播,所以,文字、 圖像、聲音等被稱為信息的載體。
信息的傳遞:人與人之間可以靠語言、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社會活動可以靠報紙、 雜志、圖書、文件等來傳遞信息;現在還可以借助電話、計算機網絡、通信衛星等方式來傳遞信息。
信息的共享: 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訴別人,從他人處獲取信息,這都是信息的共享。 比如,老師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教給學生,師生可以共享這些知識(信息),同學之間也可以一起交流學習經驗。
二、考題解析
新課教授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談論信息,說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時代。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呢?信息是文字、聲音、氣味?還是圖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介紹“信息有非常神奇的力量,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那么五彩繽紛,充滿樂趣”,吸引學生走進信息,開始信息的探索之旅,從而引入新課——《信息時刻伴隨我》。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認識信息
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一些動畫,引導學生觀看,同時思考“從動畫中播放的內容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并回答。學生回答:冰雪消融、草木發芽是春天來臨的信息;人與人友好相處,是社會文明的信息;運動自如,是身體健康的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我們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觸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著信息。
教師繼續在多媒體上展示有關交通信號的生活場景,并進行引導:“同學們都有過馬路的經歷,那么你是怎么知道何時停何時走的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紅綠燈即交通信號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用眼睛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醫生聽診、海關緝毒、手摸盲文三個生活場景圖片,并提出問題:從這些生活場景中能獲取哪些信息以及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哪些?學生進行以同桌2人為一組進行3分鐘的小組討論,教師進行提問并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醫生聽診:聽診的聲音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用耳朵聽。
海關緝毒:是否有可疑物品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人類通過狗的反應判斷。
手摸盲文:盲文的內容是獲取的信息,獲取的途徑是用手觸摸。
教師進行引導:“你們能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還有哪些與信息相關的活動?”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信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類的生活離不開信息。
教師提問:既然信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那么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呢?順勢引出信息的特征的講解。
任務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首先請學生同桌兩人為一組,閱讀教材,并結合生活實際,總結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學生討論總結后,請學生回答,并請其余學生進行糾正和補充。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和規范,得出信息的特征有:信息的載體、信息的傳遞、信息的共享及信息的加工。
其中信息的載體是指信息必須依靠文字、圖像、聲音等才能被存儲和傳播,所以,文字、圖像、聲音等被稱為信息的載體;信息的傳遞是指人與人之間可以靠語言、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社會活動可以靠報紙、雜志、圖書、文件等來傳遞信息?,F在還可以借助電話、計算機網絡、通信衛星等方式來傳遞信息;信息的共享是指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訴別人,從他人處獲取信息,這都是信息的共享,比如老師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教給學生,師生可以共享這些知識(信息),同學之間也可以一起交流學習經驗;信息的加工是指畫圖畫、寫作文、繪表格、做動畫,這些都是加工信息,信息經過加工之后,其表達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三)鞏固提高
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信息的特征名稱和具體的描述,請學生上臺連線,并說出為什么這樣連。
(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總結說出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點。
作業:請學生課后思考“除了教材介紹的特征之外,信息還有哪些特征?如何更加準確地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下節課分享自己的答案?!?/p>
相關推薦: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進入微信學習群,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