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述題
13.【答案要點】
從幼兒游戲特征的角度分析,幼兒游戲應該具有以下四個特征:(1)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2)游戲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生活;(3)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不直接創造財富,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4)游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
從教師對游戲指導的角度:李老師在游戲中是一種導演者的角色,以導演角色介入游戲中,告訴兒童在游戲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完全控制了兒童游戲,就很可能破壞兒童游戲,變成“游戲兒童”而不是“兒童游戲”。
四、材料分析題
14.【答案要點】
(1)小凱的媽媽說法有誤。
(2)幼兒想象的特點存在容易把現實與想象混淆,有夸大與虛構的現象的特點。
這是幼兒期兒童的一個典型的心理現象。幼兒的言談中常常有虛構的成分,對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節往往加以夸大。如幼兒畫畫時,常把衣服扣子或他喜歡的東西畫得很大。再如當幼兒聽到小伙伴津津有味地講述自己去游樂場玩得特別高興時,他既羨慕又想象著游樂場有多好玩,就會說:“我媽媽也帶我去了。”這并非說謊,而是幼兒將想象與現實混淆,是幼兒心理水平低,發展還不成熟的表現。
15.【答案要點】
(1)為幼兒創設互動的學習環境:
(2)為幼兒提供個別化的學習機會:
(3)為幼兒提供靜態和報考相平衡的課程。
五、活動設計題
16.【答案要點】
設計意圖:
一日三餐,天天如此。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育中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因為,現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數往往是飯來張口,家長包辦代替。那么,進入幼兒園以后,集體的生活場所,需要他們增強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飯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這一年齡的孩子力所能及的。注重幼兒獨立進餐習慣的培養,不僅能使幼兒擺脫依賴的習慣,還將使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獲得一些生活能力的鍛煉,這對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并且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領域的教育內容與要求,可以實現愛吃各種食物,主動飲水的目標。據此,我根據小班幼兒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名稱:健康領域:寶寶愛吃飯(小班)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能夠坐端正,手扶碗,專心地一口一口地吃飯。
2.培養幼兒進餐時的愉快心情,愿意獨立進餐。
活動準備:
錄制小班幼兒吃飯的場景;根據小鳥吃飯的故事繪制上課用的圖本;《吃飯歌》的音樂帶。
活動過程:
1.導入:看小朋友們吃飯的錄像片段。
2.基本環節
首先觀看圖片一,小鳥寶寶獨立進餐的圖片,通過觀看這張圖片引出討論:小朋友們要像小鳥寶寶學習,學會獨立進餐。
圖片二:兩個小鳥寶寶吃飯。問:誰把碗打翻了,為什么會打翻?(引導幼兒說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的習慣)
圖片三,觀看小鳥寶寶在學習飛翔的過程中進餐的圖片,引出小鳥挑食,最后沒有力氣飛翔,然后進入話題討論“小鳥為什么會沒有力氣飛翔,我們應該怎么做”。
討論環節:剛才我們觀看了兩個小鳥寶寶吃飯,你們覺得哪個寶寶吃的好啊.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小鳥A寶寶吃飯吃得好是因為他學會了一首兒歌,那么小朋友們我們也來聽一聽吧。(引入兒歌《吃飯歌》,活躍餐前情緒)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能獨立地吃飯啦,那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就來比一比。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吃完一份飯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周五的時候我們看看誰的小紅花最多.老師會有小禮物送給你們。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真棒,今天回家后將我們學到的《吃飯歌》唱給爸爸媽媽聽。然后監督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有沒有不好好吃飯,是不是像小鳥寶寶一樣,我們要做健康吃飯的小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