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參考答案](1)美術學習活動的學習方式不同于其他文理學科。本節課屬于“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注重通過感受、欣賞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針對上述案例,學生自由組合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探究,這種自主性美術學習活動很好地促使學生活躍思維,欣賞活動變得十分愉快,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有利于個性的發揮。但是由于缺乏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所以學生無法系統掌握欣賞美術的基本方法.審美能力不高,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如果我是美術教師我會這樣做:第一,在不影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興趣的基礎之上,我會注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在了解《格爾尼卡》這幅美術作品的同時,了解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意圖與時代背景等,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的指引下.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方法;第二,讓學生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能用多種
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并作出評價,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第三,我會在活動前和活動中結合學生情況提出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建議,形成依次遞進、前后銜接的課程結構,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美術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的能力。同時,我還會引導學生關注美術與社會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作品,涵養人文精神。
32.[參考答案]出現題干中的這種情況,我給這位教師的評價建議是:(1)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和習慣,這一點對教師減輕工作負擔,對學生學會學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幫助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教學班級多,教學任務重,使得教師幾乎沒有時間給每個學生提供細致的評價和有益的額外幫助,而學生互評恰好可以彌補這種不足。因此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評價方法,以學生的相互觀察評價來引導學生發展。
四、教學設計題
33.[參考答案]
《五角星》教學簡案
課型:新授課
課時:l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嘗試運用明暗、筆觸、線條、色彩等手段描繪物體的質感,學習肌理與質感的制作方法與表現技巧。
2.過程與方法:獲得新穎、有趣的藝術體驗;通過討論與交流,開展描繪材質的肌理效果和
針對實物質感進行寫生的活動,豐富藝術表現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銳化觀察力和藝術表現力,能夠將課堂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培養細致觀察和耐心描繪的良好習慣,提高感受與表現質感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掌握壓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運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組拼成畫。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美術作品中質感表現與表達情感主題的關系。
教學準備:預習《五角星》,收集生活中的物品,尋找不同質感的物體,如麻繩、紡織品、硬幣、樹葉等,收集一些廢舊材料,準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設置欣賞活動導入,以多媒體手段展示《五角星》畫面,引導學生欣賞討論。所選圖片應清晰,特別是要有精彩的質感描繪的局部重點圖展示,鼓勵學生充分參與交流,引導學生著重觀察畫面中質感是如何表現的。
二、引導分析,啟發想象,探究新知
進入對材質美的觀察、感受階段.以獲得初步的材質美感體驗。引導學生對課前準備好的各種材質進行觀察、比較、觸摸、搓捏等,感受不同材質在輕重、剛柔、光澀、明暗等方面的差異,交流繪畫表現的想法。這一環節要特別注意所選材質的典型性、多樣化,可作為壓印或拓印之用,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鼓勵大家嘗試畫出材質的肌理效果,并啟發學生:并不是所有制作的肌理都需要用筆繪制出來,只要制作的肌理效果好,就可以直接作為拼接畫面的組成部分,不需要再去另外繪制加工。只有用筆繪制才能表現出比較明顯的肌理效果時,才需要模仿肌理的造型特點動手繪制,或者在肌理制作的基礎上再加工、補充效果。
教師示范各種壓印與拓印的方法,注意紙張的厚薄、鉛筆的軟硬、所選材質紋理的清晰度、用墨的多少等問題。
三、學生創作,分組交流,教師輔導.
在了解了各種材料與拓印方法之后,學生開始展開創作。以鉛筆為主要工具,既可參照肌理描畫,也可在制作的肌理效果上直接加工,并將各組制作的材質效果有機組合,剪貼拼接成畫。
學生在嘗試實踐后.及時歸納拓印與壓印的技術要點,并嘗試總結:一種制作技巧可以通過變化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然后,教師再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其他制作肌理效果的技巧,并就如何選材、如何制作肌理、如何畫出肌理等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
四、展示習作,聯系生活,課堂小結
1.舉辦小型作品展覽,學生先自我評價,再根據評價標準進行互相評價,最后集體評論。
2.再次聯系生活。啟發學生說說生活中還可以見到哪些不同的材料。
3.課堂小結:我們在平時繪畫時,不僅可以運用水彩筆、蠟筆等工具,還可以使用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來表現特殊的效果,就像我們今天這樣。它會給我們的繪畫過程帶來無窮樂趣!比如說有的同學用的是牙簽,有的用的是樹葉……這說明圖案藝術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有圖案,圖案來源于生活,而且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學們繼續認真學好圖案藝術,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五、課后作業
啟發學生在課后尋找更多有漂亮紋理的物品,把它們變成美麗的畫。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