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考試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要求濤句字數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字的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在選項給定的四首詩中,A、B、C項都屬于七律。D項,《春望》是五字句的律詩,屬于五律。
2.A【解析】《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性文集,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革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后記》12部分組成。其中不包括《記念劉和珍君》。
3.B【解析】A項,《海的女兒》是丹麥童話作家、詩人安徒生的著名童話作晶。C項,《綠野仙蹤》是美國作家弗蘭克·鮑姆在1900~1920年期間陸續創作發表的奇幻冒險童話故事集。D項,《夏洛特的閥》是美國作家E·B·懷特發表于l952年的經典童話。以上三項都是童話故事,只有B項《麥琪的禮物》是美國著名文學家歐·享利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不屬于童話故事。
4.A【解析】B項,《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的長篇小說,小說充分描寫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C項,《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我國作家楊沫,小說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在這一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D項,《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作者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小說描寫了白人少年哈克貝利與黑奴吉姆的種種奇遇。以上三部都與成長有關,A項,《春風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郁達夫,這篇小說主要表現的是下層勞動者,描繪他們的苦難,表現他們的抗爭,歌頌他們的品德,揭示他們不幸遭遇的根源。
5.C【解析】A項,“知”通“智”,意為“智慧”。B項,“帖”通“貼”,意為“粘貼”。D項,“還”通“旋”,意為“轉身”。C項中無通假字。
6.A【解析】在A項中,“頭”的意思為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兒化后的“頭兒”則有“首領”之意;“蓋”是動詞,兒化后的“蓋兒”則為名詞。
7.B【解析】課文的課后文字是對“詞”的知識介紹,是對課文知識的補充,屬于教科書的知識系統。
8.D【解析】終結性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的達成結果進行恰當的評價,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如一個單元,一個模塊,或一個學期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之中,為了不斷獲取反饋信息,以便改進教學而進行的系統性評價。該教師的評價屬于形成性評價,而不是終結性評價。
9.C【解析】連續性文本承載信息的媒體是文字或符號,從左到右成一行,連接每一行就成了一條連續直線,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都屬于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連續性文本而言的,往往由多種材料組合而成,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于比較,便于理解.其實用性特征和實用功能十分明顯。但這不代表其文本內容充滿跳躍性,更與意識流作品有本質差別。
10.D【解析】在語文課程改革中,學校、教師都要積極刨設情境,利用已有資源.開發潛在資源,充分使用媒體資源,促進學生的發展。而教師開展活動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無關。
11.C【解析】在該教學實錄中,教師想要通過放風箏的圖片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描述場景,這一教學環節能夠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A項正確。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該生能夠完整地說出句子,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水平和想象能力,B項正確。然而,他不能進一步描述,說明他的形象描述能力還有待提高,D項正確。而教師的提示語“說得生動一些,語言再美一些”卻比較抽象,并未對學生作出具體指導,C項錯誤。
12.D【解析】從A句的提問可以看出,教師的切入點是關于時間表述的句子,A項正確。B句為教師的追問,通過學生的回答,小結出“新聞語言要求準確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的特點,B項正確。C句的提問使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體會情感,能夠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C項正確。D句中的“最后”“新的”并不是重點詞語,此處的提問主要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D項錯誤。
13~15題略。
二、教學設計題
16.【參考答案】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應把大眾利益擺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擺在第二位,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快樂。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以他們的行動實踐了這一句話。諸葛亮在運籌帷幄之中,以天下為己任,助劉備得江山,并在劉備死后發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康梁二人為解除民族危難,毅然“公車上書”,要求維新變法。魯迅為改變國人愚昧麻木的思想,選擇棄醫從文,并留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作為他一生的寫照。他們都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麗樂”做到了實處。
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敢為天下先。以建設祖國為己任,讓世界的昨天記得我們,把世界的明天交給我們。
17.【參考答案】
(1)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認讀、書寫并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文章大意。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誦讀及小組合作,品讀文章精彩的景物描寫。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感情。
(2)制定依據
①語文課程目標、階段目標、單元目標、教學目標。
②本文內容特點。
③學生學習水平及身心發展特點。
18.【參考答案】
(1)導入
師: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僅讓世人記住了雖一生歷盡坎坷,卻仍心系天下的范仲淹,也讓他的《岳陽樓記》千古傳誦。
(2)初讀,疏通文章大意
①教師范讀課文。請學生旦斤準字音,注意停頓,初步體會情感。
②學生自由朗讀。州
③個別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④小組合作,解決預習中不理解的字詞。
⑤集體交流小組提出來的疑問。
⑥通過解釋畫線詞、理解句子,檢查對文意的理解。
(3)品讀,欣賞文章景致
①岳陽樓之大觀: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既然“前人之述備矣”,那作為寫作大家的范仲淹自然不會再拾人牙慧去寫“岳陽樓之大觀”,而是另辟蹊徑重點寫出了自己的情感。
②閱讀第3、4段,做圈點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讀。
③集體交流、朗讀,并充分發揮想象背誦。
(4)悟讀,體味作者情懷
①“得無異乎”,一個“異”字,寫出了遷客騷人截然不同的覽物之情,那作者僅僅是為了表達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嗎?
提示:為引出古仁人之心。
②“或異二者之為”,又一個“異”字寫出了古仁人和遷客騷人怎樣不同的情感?
提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與外界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跟什么有關系呢?
提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積累拓展
①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名句。
②搜集并積累有關岳陽樓的名句。
③搜集古往今來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情懷的人物事跡,感受其博大胸襟。
三、案例分析題
19.【參考答案】
(1)該教師設計的練習題更加具體,指向更加明確,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2)該教師巧妙地抓住空白點設計練習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3)該教師設計的六道題由易到難,能夠將本來復雜的問題化簡,學生一步步接近作者的真實情感,切實體味父子之間的深情。
20、21題略。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