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語文學科知識與
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莎士比亞戲劇,提及西方文學史上的吝嗇鬼形象,下列不屬于的是( )。
A.阿巴貢
B.夏洛克
C.葛朗臺
D.乞乞科夫
2.教師布置學生搜集資料一一描寫四季景物的詩句,依春夏秋冬的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②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③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④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3.學習《愛蓮說》,教師要求學生列舉其他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詩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登飛來峰》
B.《陋室銘》
C.《石灰吟》
D.《竹石》
4.教師以“若敵泛舟順流,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一句中的“星”“電”為例,引導學生了解詞類活用現象,下列加點詞用法與其相同的是( )。
A.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B.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C.那些東鄰西舍聽得哭聲,都來觀看
D.憑著一張借書證,他蠶食鯨吞了一座圖書館
5.學習《星星變奏曲》,為了讓學生理解“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一團團自丁香朦朦朧朧”的修辭手法,補充其他句子加以說明,下列不合適的是()。
A.一曲聽罷,他的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服帖
B.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C.用他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D.山色逐漸變得柔美,山形變得柔和,有一伸手就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
6.教師講解“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憐”的詞義,另舉一例加以說明,下列合適的是()。
A.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C.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D.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
7.說明文寫作指導課上,教師講解三種說明順序,下列不適合作為說明順序的是()。
A.時間變化
B.情景發展
C.空間轉換
D.邏輯關系
8.某教材《地下森林斷想》一課有一幅插圖,這屬于教科書的()。
A.助讀系統
B.知識系統
C.練習系統
D.選文系統
9.某教材《威尼斯商人》一課有這樣的練習題:一、仔細閱讀課文,把握全篇的劇情,展開想象,補充一些細節,把本文改寫成一則故事。二、鮑西婭是在什么情況下出場的?又是怎樣解決這場沖突的,試分析她的性格特點對上述練習題的設計意圖分析不正確的()。
A.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B.關注對語言的品味與探究
C.有根據地進行想象性的寫作
D.促進寫作與閱讀的有機結合
10.《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下列對“學會傾聽”理解正確的是()。
A.恰當運用語音、語體和態勢語
B.能夠對提出的話語及時作出應答
C.能夠感知不同個體發出的聲音
D.耐心專注。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
11.閱讀下列作文題目,按要求答題。
題目一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選擇,送孩子上什么樣的學校?晚上看什么電視節目?去什么餐館用餐?這些問題常常讓我們琢磨不定,不知所措,更不用說那些剛到這里的新移民和留學生了。請從上述事例或生活中任選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來人解釋該如何選擇。
題目二
郭沫若曾評價張衡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課外搜集資料,以“我看張衡”為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下列選項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一有明確的寫作目的,題目二有具體的閱讀對象
B.題目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題目二引導學生運用資料
C.題目一側重訓練寫作能力,題目二側重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D.題目一重在考查說明的能力,題目二重在考查敘事的能力
12.閱讀《窗》的教學實錄,按要求答題。
師:學完了泰格特的《窗》,老師現在給大家留一份作業自助餐,你可以選做其中的一項。
1.用文中的五個成語編寫一段話。
2.以“人性的弱點”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3.參考《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項鏈》,就課文結尾的特點,寫一則3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
下面的分析正確的是()。
A.三項作業都旨在促進讀與寫的結合
B.三項作業指向對課文主旨的深入理解
C.強調對課文寫作特點的借鑒
D.三項作業的難度比較接近
13.閱讀《生命的意義》課堂導人,按要求答題。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交流一下,在我小的時候,老師通過連環畫結識了一位英雄,保爾•柯察金,后來閱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說,這位鋼鐵漢子又走進了我心里,影響了我的人生。幾年前,我有機會去俄羅斯,特地去拜謁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老師使用屏幕顯示照片)。這部小說在“感動共和國五十本書”的評選中名列第一。
下列選項對上述導人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師的經歷轉化為課堂教學資源
B.教師的鋪墊營造了學習課文的情境
C.教師的照片反映_『學生的生活經驗
D.教師的講述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4.閱讀下列教學論文,按要求答題。
詩歌鑒賞方法指導,可以概括為三個層次九個字:一是“懂事兒”,就是對文本“寫什么”的歸納概括。二是“知趣兒”,就是對文本“怎么寫”的剖析。三是“品味兒”.就是對“為什么這樣寫”的分析。通常語文課較少關注這樣的問題,通常只是簡單介紹作者的風格,我則是通過適當拓展閱讀面,分析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來歸納其寫作風格。
下面選項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誦讀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占代詩歌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B.用專門化術語解讀詩歌,可有效提高詩歌教學的效率
C.比較閱讀是分析“為什么這樣寫”和感受作品風格的策略
D.文中概括的三個層次是教學的層次.也是閱讀古代詩歌的層次
15.閱讀《行路難》的課例評析,回答問題。
本課是《行路難》設計的朗讀課型.目標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層層朗讀推進對文本的理解,但朗讀在課堂中體現得不到位。首先,從形式上講,這節課采用了自由讀、范讀、個人展示讀、師生配合讀幾種形式,但教學設計中的分角色讀、輪讀在課堂上未體現。其次,從時間上說,學生自由讀2分鐘,范讀1分鐘l)秒,展示讀1分鐘,齊讀2分30秒,配合讀31秒合計7分ll秒,對一節朗讀課講,在45分鐘的課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從參與人數來說,除了兩個自由讀,三個齊讀,70名學生只有6名學生朗讀,課堂參與度不夠。
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教師的預設和課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學內容設計有效達成_『敦學目標
C.多樣的朗讀形式意在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課堂時問不利于朗讀的充分展開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