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參考答案】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賞賜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興,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去拜見楚王。楚王問:“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躅┲套诱f:“齊國人都善于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有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楚王笑著說:“不可跟圣人開玩笑啊,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BR>20.【參考答案】
(1)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結合古漢語詞典,正確認讀、書寫并理解本課的生字、生詞等。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誦讀及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2)制定依據
①《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币虼耍瑢⒅R與技能目標制定為“能夠結合古漢語詞典,正確認讀、書寫并理解本課的生字、生詞等”。
②本課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語言生動,適合學生反復誦讀并分角色朗讀,而且晏子所說的話語中包含著簡單的推理。因此,將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為“通過反復誦讀及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③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學習中需要教給學生一種正確的觀念,通過學習使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制定為“激發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蘑他人的道理”。
21.【參考答案】
(1)介紹背景。揭示課題
①師:距今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他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
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晏子。(學生介紹,教師總結)
③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②學生交流課文內容及不理解之處。
(3)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①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②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③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④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⑤教師指導學生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有感情朗讀課文。
(4)作業沒計
①必做題:生字組詞;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②選做題: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劇;收集晏子的故事。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