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下面是某教師教授“常見的酸”一節的教學方案。[教學目標]
了解酸堿指示劑;通過學習,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領會事物的個性和共性的辯證關系,采用從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實施原則]
知識由淺到深,授課過程以學生主動探究為主,教師起輔助作用,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并解答。
[導入]酸、堿是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兩類不同的重要物質。常見的酸有鹽酸、硫酸等,常見的堿有熟石灰水、氫氧化鈉等。那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質屬于酸或堿?請說出它們的名稱。
[學生舉例]略。
[提問]我們怎樣確定這些物質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堿性的?
[活動與探究]將8支試管分成兩組,每組的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一組試管中分別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組試管中分別加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并記錄現象。

[討論與交流]據上述實驗現象,你可得到哪些結論?
[課堂練習]實驗桌上有三瓶沒有標簽的試劑,我們知道它們分別是氯化鈉溶液、鹽酸、氫氧化鈉溶液,請問該如何鑒別?
[學生回答]略。
[總結]能夠根據自身的顏色變化指示溶液酸堿性的物質,稱為酸堿指示劑。
[講述]酸堿指示劑是一類結構較復雜的有機物,它們在水溶液中能部分電離。由于結構上的變化,它們的分子和離子具有不同的顏色,從而指示溶液的酸堿性。并介紹酸堿指示劑的發現史。
[提出問題]植物的花瓣中常含有一些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會呈不同的顏色。用花瓣的汁液是否也可以制成酸堿指示劑?
[學生思考][活動探究]
(1)各取適量紅玫瑰、萬壽菊、月季花,研碎,加入適量水和酒精(兩者體積比為l:1)浸泡,過濾,得到植物色素提取液。將提取液分別裝入小試劑瓶中備用。
(2)將上述植物色素提取液分別滴入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食鹽等溶液中,觀察顏色的變化,并作記錄。

[交流與討論]根據以上實驗現象,什么花汁不宜用來做酸堿指示劑?什么花汁可以代替
紫色的石蕊試劑?
[聯想與應用]花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與活力,請你談談,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反思與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體會和想法?[課后鞏固]
①有食鹽水、稀鹽酸、石灰水三種無色溶液,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鑒別它們。
②收集白醋、果汁、肥皂水、蔗糖水、清潔劑、潔廁靈、自來水等物質,用自制的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問題:(1)該教學過程使用了哪種教學模式?(2)簡述該教學模式實施的原則。
(3)簡述該教學模式實施時需注意的問題。(4)請對該教學案例進行簡要的評析。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