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2.C3.B4.B5.C6.C7.C8.C9.C10.B
二.多選
1.ABC2.BC3.ABC4.BE5.ACD6.ABCDE7.ABCD8.ABCDE9..CnEi0.ABCDE
三.填空
1.《論靈魂》2.平衡3.150%4.社會技能5.品德6.知識的評價7.有意義學習的實質8.常態分布9.道德健康10.分層教學
四.簡答題
1.小學生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的哪個階段?表現在哪些方面?
小學生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的具體運算階段。
具體表現:
(1)可逆性.能夠完成守恒任務。兒童可進行可逆性推理:這是完成守恒任務的關鍵。
(2)去自我中心主義。此階段兒童能夠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能逐漸接受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看法。
(3)群體運算。這一階段兒童掌握了群集的概念,可以進行群集運算。
2.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的控制策略。
任何課堂問題行為都涉及三個要素:行為的主體.行為發生的時間及行為的性質。
測略:
(1)消退策略,依照行為主義的強化原理,當消除強化時.個體的行為就可以被消除或才.降低。
(2)暗示策略.課堂問題行為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就需要教師采取措施:迅速的予以解決.并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暗示策略應當成為教師干預的首選。
(3)直接糾正策略.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繼續升級.在對其行為進行懲罰以前.教師有必要向學生正面指出什么才是正確的行為。
(4)懲罰.應把懲罰作為課堂教學管理中萬不得己的最后一個,當然,少量且方式適當的懲罰有時也是必須的。
3.簡述加涅對學習的分類。
加涅根據學習結果的不同,把學習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五種類型。
(1)言語信息。表現為學會陳述觀念的能力
(2)智慧技能,是學習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3)思智策略,指內部組織起來的調節控制自己的認知活動的特殊認知技能
(4)動作技能.指習得的.協調自身肌肉活動的能力
(5)態度.指習得的.決定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
4.簡述教師應當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健全人格。
(1)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良女}.民主.溫馨的家庭氛圍是小學生良好人格養成的搖籃
(2)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予小學生社會價值的獲得.社會能力的培養.學業的順利完成以及認知和人格的健康發展
(3)發揮教師的師范作用。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塑造。提焉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促成他們的品德發展.良好行為得到強化:易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人格培養的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該是主體.教師應肯定學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德育實踐活動,真正提高學生的道德是水平
(5)創建健康的社會環境。每一種社會文化都被其成員根據童己的道德標準接受下來.以實現該文化體系的道德目標。通過參與社會進行社會化,是個體形成道德的途徑。
五.論述題
1.試論述布魯姆對教育目標的分類。
教育目標的分類就是指用分婁學的理論把各項教學目標由最高的類依次分為較低的類.更低的類.形成一個漸次具體的多層次系統,以實現教學目標的系列化.細目化和可操作。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1)認識領域目標分類。認識領域目標是指:認知的結果包括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練臺和評價等六級水平
1.知識,是指學生所獲得的實際信患.也就是必須知道的確切的事實.術語和方法。
2.領會,是指把握所掌材料的意義。
3.應用,是指將所學材料應用于新的學習情境之中
4.分析,是指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并理解組織結構
5.綜臺,是指將所學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系統
6.評價,是指對所學材料做價值判斷的能力
(2)情感目標分類.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而分為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個性化等五個等級
1.接受,是指學生愿意主義特殊的現象或刺激
2.反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從中得到滿足
3.評價,指學生將特殊對象.現象或行為與一定得價值標準相聯系,對所學內容在信念和態度上表示正面反應
4.組織,指將許多不同的價值標準組合在一起,消除他們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并開始建立內在一致的價值體系
5.個性化,指個體通過學習,經由前四個階段的內化之后,所學得的知識觀念己成為自己統一的價值觀,并融入性格結構之中
(3)動作技能目標分類。動作技能教學目標指預期教學后學生在動作技能方面所應達到的目標.
它包含知覺.模仿.操作.準確.連貫.習慣化等層次。
1.知覺,指學生通過感官對動作.物體.性質或關系的意識能力。
2.模仿,指學生按提示要求作出動作或再現示范動作的能力
3.操作,指學生按提示要求作出動作的能力
4.準確,指學生的練習能力或全面完成復雜作業的能力
5.連貫,指學生按規定順序和協調要求去調整行為.動作等的能力
6.習慣化,指學生巨動或皂覺地作出動作的能力
2.教學評價的種類。
教學評價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從實施教學測評的時機看形成性測評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與教學活動罾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與學生的面談來進行。總結性測評稱終結性測評.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2.常模參照評價.標準參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根據教學測評資料的處理方式,常模參照測評是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來報告出結果,標準參照測評.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測評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個體內差異平評價時把被評價對象,即把總體中的每個個體的過去和現在相比較,或者一個個體的若干側面相互比較
3.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正式評價指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接受相同的評估,且采用的評價工具.比較客觀。非正式評價則是針對個別學生的評價,且評價的資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4.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配置性評價也稱準備性評價.一般在教學開始前進行,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別差異.以便安攤教學。診斷性評價.有對與配置性評價意義相當: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個體差異.有時指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所做評價
六.案例題
1.(1)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1.問題要小具體
2.問題要新穎有趣
3.要有適當的難度
4.要富有啟發性
(2)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
1.社會性反饋
2.象征性反饋
3.窖觀性反饋
4.標準型反饋
(3)教師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批評
(4)運當的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5)利用原有興趣和動機的遷移
2.(1)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民主等.互相尊敬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教師應該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老師可以批評學生的種種錯誤,學生也可以對老師的錯誤加以指正
(2)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和諧.融洽.充滿濃郁感情色彩的關系,教師只有用發自內心的情感來關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換來學生愛的回報。學生才能對學生產生依戀,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
(3)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關系。網絡面前人人平等。當師生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業績變得十分自認了,教師可以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引導學生,學生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敏銳.朝氣影響教師。
歷年真題:遼寧省教師資格證考試歷年真題(中小學)
試題推薦: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8年培訓經驗,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