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材料:
為了改變歷史教學總是死記硬背,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狀況,呂老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他在上課時沒有拘泥于課本知識的灌輸,而是讓學生與歷史人物做一次“身份互換":假如你是張良。當一個老人讓你到橋下撿鞋子時,你會怎么做?如果撿上來,又讓你幫他穿鞋,你會怎么做?你和張良的選擇是否一樣?
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時,呂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共產黨人、愛國志士等在重大歷史事件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思考‘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代,我會怎么辦”等問題。
在呂老師的課堂上,同學們時而引經據典開展討論,時而穿越時空“還原”歷史或重構”歷史。呂老師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很多學生因為呂老師而喜歡上了歷史這門學科。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材料中呂老師的教育行為是正確的,體現了素質教育觀的要求。
(1)教育觀要求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考和質疑的精神以及動手能力。材料中,呂老師通過“身份互換”等創新活動還原歷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教育觀要求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尊重并弘揚學生的主動精神,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遵循教育的個性化原則,堅持因材施教。材料中,呂老師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做身份互換,引導學生討論、主動思考,發展了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了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3)素質教育觀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材料中,老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身份互、換穿越等方法幫助學生喜歡上歷史,并給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材料中呂老師符合素質教育觀的要求,值得我們學習。
31.材料:
我班上有兩個個頭相近,名字讀音相似的女生。一個叫梁鈺,愛好跳舞,但學習基礎不太好;一個叫楊瑜,擅長書法,除數學外,其他功課都很優秀。
梁鈺一直把自己成績不好歸結為記憶力差。但經我的觀察與分析,一是她學習方法不對,二是不能持之以恒,對此,我給她提出了建議。一開始,梁鈺還按我的建議去學習,非常有勁頭。但堅持不到半學期就松懈了,總說自己***,學習剛有一點兒起色,又退步了。
對楊瑜,我也和她一起分析了數學學習問題,提出了建議。自此,她主動找老師和數學成績好的同學請教,數學學習進步很大,這讓楊瑜非常開心,對學好數學也有了信心。
期中考試后,我在班會上進行小結,我準備這樣表揚楊瑜:"楊瑜,老師發現你是一個能夠自我反思,積極進取的孩子,我為你的進步而高興!但你也要知道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希望你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
但由于我的口誤,把楊瑜說成了梁鈺,說完后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我才意識到自己粗心大意了,想改口又怕傷了梁鈺的自尊心。我干脆將錯就錯,又補充了一句:"梁鈺,學習貴在堅持,你能堅持努力嗎?“梁鈺羞澀又略帶驚喜地說:"嗯嗯嗯,好好好!”
接著,我又對楊瑜的表現進行**。
這次班會后,梁鈺在學習上有了變化,學習成績也有了提高。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我”的教育行為。( 14分)
材料中,“我”的做法是正確的,踐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
①“我”的教育行為符合“關愛學生”的要求。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材料中,針對班上的兩名學生的各自薄弱點,“我”都給出了合適的建議,促使學生進步,在后面表揚時由于口誤,怕傷害到梁鈺自尊而將錯就錯,做到了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了學生人格。
②“我”的教育行為符合“教書育人”的要求。要求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材料中,“我”和學生分析各自的問題,提出不同的建議,并在之后進行班會表揚,體現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③“我”的教育行為符合“愛崗敬業”的要求。要求教師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材料中,“我”關注到兩位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學習建議并一直關注學生的狀態,體現了愛崗敬業的要求。
綜上所述,材料中的“我”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值得我們學習
32.材料:
①一般認為存在著兩種意義上的美學,一種是專門美學研究家研究的,具有高度哲學意味的,對美的性質、美感本質、藝術概念的分析等問題進行理論闡釋的專門學科:另一種是一些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藝術家關于美和藝術的一些論述,這包括柏拉圖關于摹仿和靈感的論述,亞里士多德關于詩的真理性的論述,也包括莎士比亞戲劇中借劇中人物之口所說的戲劇觀。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檢畫筆記、歌德與愛克曼的談話錄;包括孔子對美善關系、詩的興觀群怨作用的論述,也包括杜甫論詩絕句,石濤的畫語錄。
②除了以上兩種美學的區分之外,我們常常說,某位作家通過他的作品,展現了某種美學追求;某位畫家的作品,在美學上獨樹一幟;某位音樂家的作品,給人以美學上的震撼,過去,美學家們通常忽視這些“美學”的用法,認為這不過是一些人數用詞而已。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文學家、藝術家和普通大眾都有美學觀念.思想追求和品味。這是一種生活中的 “半美學”。特別應該得到美學專門研究者的關注。
③在生活中,美和對美的感受,是無所不在的。人在對世界的感知中,受自己的教養、知識和經歷的影響,因而有著不同的趣味,這種趣味決定了人在感知對象時的選擇性,以及對感知對象的內在反應。在這方面,藝術家與普通人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由于自己的教養、知識和經歷,形成了他們在藝水創作中的美感傾向,并由此決定了他們的藝術風格。同時,在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種文化之中,也有著-一些占據著主導性的美感傾向。這些傾向具有流動性,始終處于變化之中。一些敏感的藝術家能夠先知先覺。依據這樣的感覺,他們創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反過來,他們的作品又影響并推動了-一個時代。社會和文化的普遍感覺。這種流動著的東西,其實是美學的精髓,是活的美學,是美學的生命力所在。美學家們應該捕捉這些。
④我們常常聽說,美學過時了,其實,過時的是我們做美學的方式,而不是美學本身,美學是一種理論,它要保持理論的品格。同時也要“接地”。接觸實際,美學的生長基礎,是大量“半美學”的實踐、思考和論述。這包括對古代“美學思想”的吸納,也包括對當代作家和藝術家“美學思想”的吸納。從這些“美學思想”中來,又推廣到作家藝術家那里去,這樣的美學,才是有生命力的美學。
⑤在當代,發展美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的文學出現了繁榮,但在文學中追求什么卻成了問題。在市場驅動下,美與崇高的性質、史詩品格、雅俗分寸的把握、美善關系、文學的教育責任等變得模糊了。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一些先鋒藝術中,對新的追求失去了根本,走在標新立異的路上。另一些藝術,例如通俗藝術中,美的維度失去了,變得粗野和惡俗。
城市建設中也存在著巨大的困惑。人們總是指責“千城一面”, 但反“千城一面” 卻又陷入到對怪異建筑的追求和比拼之中。怎樣走出這個怪圈?這已經化成為一個理論問題,等待著美學研究者的參與。還有,怎樣形成和培養生態美學觀,怎樣形成一種符合生態的生活美學觀?由此看來,這個時代有著巨大的對美學的需求,這是美學發展的契機。廣大美學家要包容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對事物進行美的感受和評價這一獨特的維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學”,整理出來,形成理論,以此保持與現實的對話關系,使美學重獲活力,找到發展的源泉。
——(摘編自高建平(美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詞》)
(1)從美術發展史來看,鮑姆加登的《美學》有什么貢獻?請根據文章,簡要概括。(4分)
(2)文章提出并強調的“半美學”有什么意義?請簡要分析。(10 分)
(1)從美術發展史來看,鮑姆加登的《美學》的貢獻在于:美學這個學科從此有了名稱,討論的范圍從詩擴大到對各種藝術的思考。
(2) (1)美學的生長基礎,是大量“半美學”的實踐。思考和論述。這包括對古代”美學思想的吸納,也包括對當代作家和藝術家“美學思想”的吸納。從這些”美學思想"中來,又推廣到作家藝術家那里去,美學才是具有生命力的“美學”。
(2)由于在一些藝術,但是,在一些先鋒藝術中,對新的追求失去了根本,走在標新立異的路上。另一藝術,例如通俗藝術之中,美的維度失去了,變得粗野和惡俗。由此看來,這個時代有著巨大的對美學的需求,這也是美學發展的一個契機。
(3)美學是一門專門的,由專家從事的學問,又是一門涉及面極廣的學問。關鍵在于,這些專家要先當學生然后才能當先生。包容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對事物進行美的感受和評價這一獨特的維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學”整理出來形成理論,以此保持與現實的對話關系,使美學重獲活力,找到發展的源泉。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面試至尊班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0元領課,先來免費學習>>
成績關注>>2022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
報考關注>>2022年教資資格證面試報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