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考題猜想
第五章 基本能力
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
問題(一):(1)麥茬地是磨礪性情的人生戰場;(2)麥茬地是寄托感情的精神家園;(3)麥茬地是傳承生命的人生驛站;(4)麥茬地是享受人生的幸福樂園;(5)麥茬地是腳踏實地的人生軌跡;(6)麥茬地是完善生命的本真歸宿。(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問題(二):(1)在形式上,百靈鳥作為行文中的一種點綴,有助于文章內容的切換分層,使行文更加活潑有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2)在內容上,百靈鳥代表著快樂和幸福,給母親沉重的人生增添了希望和亮色;(3)渲染了氛圍,暗示了人物的心理變化。
2.【答案要點】
問題(一):(1)表明在新的生活環境里,馬纓花無論何時都充滿生機;(2)就像作者喜悅幸福的心情。
問題(二):(1)馬纓花是作者在新舊時代情感寄托的載體;(2)作者通過寫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
表現出心情和生活態度的變化。
3.【答案要點】
問題(一):白發讓作者實實在在地看到華發已生,從而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問題(二):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而如同我們的伴侶,伴隨我們走過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
4.【答案要點】
問題(一):(1)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是為感知到對象;(2)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是為對象引起的人的心靈的反應;(3)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是為不同個體的反應有差異。
問題(二):(1)都表現為一種幽美的情境;(2)都是在靜觀尋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種景象,所謂靜趣;(3)都能從中看出詩人悠然自得的、空靈的心境。
5.【答案要點】
問題(一):反襯的作用。“羅鍋背”造假有方,騙術高明,能夠博得用人單位或領導的信任。
問題(二):“羅鍋背”這一形象有這樣的藝術價值。首先,“羅鍋背”和眾應聘者的手段和心態折射出這樣的社會現實:某些人不學無術,企圖通過造假手段達到目的;而有證書不代表就有真本領。伯樂相馬則折射出一個社會問題:選聘人才只看文憑,不重真才實學,往往給造假者可乘之機。這兩個形象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求職者,應注重自身素質提高,用自己的實際能力在社會上謀取一席之地,而不應在制假造假上心存僥幸。作為選人用人單位,應更新觀念,變注重學歷為注重能力,讓人才能脫穎而出。
6.【答案要點】
問題(一):“實習醫院”是主人公自認為百病纏身的形象表述,它運用比喻達到幽默的效果。
問題(二):這“處方”是針對“我”敏感多疑的心病開出的“心藥”,目的是勸慰我解除思想負擔,輕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說以幽默的“處方”作結,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7.【答案要點】
問題(一):“雁陣”象征人的價值無比崇高,是表現人性主題、促使狗娃人性復蘇的重要形象;它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主題的表現由隱而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化解了矛盾沖突。
問題(二):(1)忠于職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還在他的心頭滴血”“吶,我又栽上了”等);
(2)面對威脅不退縮(如“瞇起眼,駝爺讀狗娃臉上的那道月牙疤”等);(3)坦蕩、自信(如“駝爺仿佛什么也沒聽見一樣,款款地卷好一支煙,款款地抽”等);(4)關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這幾年,他們想你快想瘋了”等);(5)對像狗娃這樣犯過罪的人也并不喪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點兒人味也沒有?我不信”“說罷,駝爺又啞啞地笑,竟一臉的燦爛”等)。
8.【答案要點】
問題(一):表層含義:(1)從人物看,兩位高手都被稱為“一步棋”;(2)從情節看,全文以一步棋為線索,多次點到一步棋,關鍵處都在“一步棋”。深層含義:人生關鍵的一步棋,常在誘惑中走錯。
問題(二):(1)貪婪(豪貪杰的玉鐲,想貪少年為奴);(2)過于自負(豪第一局結束后的自得,第二局中的輕蔑,都是致其失敗之因);(3)受不住誘惑(文中杰先以物誘,次以身誘,最后以棋誘,故意敗第一局,故意棄馬、丟炮、送車,終使豪受不住誘惑而落敗);(4)易被表面現象迷惑(杰之美貌、詐敗,玉鐲之金玉生輝,熠熠奪目,第二局之棄馬、丟炮、送車,都是表面現象,而豪卻為其所惑)。
9.【答案要點】
問題(一):形成巧妙的對比,“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更加突出了南北方的各自特色;以此開篇,貫穿始終,成為全文的抒情線索,使全文籠罩在自然和諧和優美氛圍之中,為散文最后主題的升華作好鋪墊。
問題(二):本題作答時可根據題干的提示,從人文、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人手分條作答。(注意要對原文句進行概括)
例:南方溫暖濕潤多流水,南方像桃花般嫵媚多情,出詩歌出才子出美人出藝術品。(南方才子劃船吃茶提筆賦詩秀才人情紙半張,文人相輕老死不相往來)北方寒冷干旱多風沙,北方造就了強硬的民魂,北方天地的壯闊和生命的壯美注定了北方男兒個性的張揚與心胸的宏大。(北方將士騎馬飲酒佩劍打仗豪情義氣歃血盟,刎頸之交桃園三結義)特點:北方粗獷、堅實,南方則細膩、輕柔。
10.【答案要點】
問題(一):字面義是還沒有結出果實的花朵。在本段中喻指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的懷才不遇的落魄之人。
問題(二):(1)它為花蕊擋風遮雨;(2)它不留戀枝頭的繁華,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績;(3)它落而無憾,又在準備滋養明年的花。
11.【答案要點】
問題(一):(1)真正的虔誠和信仰應該與自己努力的勞作結合起來。(2)收束全篇,含蓄結尾,寓意深刻,在文中起揭示和升華主題的作用。
問題(二):抓住細節的觸動,于細微處落墨。(2)對比鮮明。靜與動、神圣與卑微、崇高與渺小、短暫與永恒等方面的對比,擴大了文章的思考范圍和深度。(3)多用比喻,擴大了語言的信息內涵,也提升了語言的藝術魅力。(4)用肖像和動作描寫刻畫人物。(就其中一點分析即可)
12.【答案要點】
問題(一):風從外在看,有溫暖的春風,涼爽的夏風,氣爽的秋風,寒冷的冬風。它是隨著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時時在重塑著新的世界。風從本質看,不變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蕩,敢愛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氣豪,義無反顧,頗有英雄氣度。
問題(二):文章表現了激越、豪邁的情感。內容上從小處寫到大處,旁征博引,縱橫捭闔。例:“它掠過叢林、村莊、田野、河流,閱盡了人間姿色……保持生命之樹不衰”,通過從小到大、從近到遠的寫景拓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使豪邁的激情得以淋漓盡致地闡發。寫法上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等手法。例:“風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綜合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把風描繪得更加形象、生動,文章的情感也更加豐厚了。
13.【答案要點】
問題(一):朱光潛是一個工作勤奮、為人通達、堅持真理、待人真誠、胸襟開闊、有責任心的學者。
問題(二):“最不完美”是說我們的人生總是有許多的缺憾、挫折、悲劇;“最完美”是指有缺憾、挫折、悲劇的世界能給人以希望,催人奮斗,并讓人嘗到奮斗后成功的喜悅。啟示:人生當中的挫折、悲劇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要勇敢面對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戰勝它們,以使人生達到完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言之成理即可)
14.【答案要點】
問題(一):指相對僻遠,很少被污染,更多地保留了傳統生活方式的山鄉生活。
問題(二):兩種心態的產生是由于看問題的出發點或角度的不同;城里人由于對都市生活的某種厭倦而將原生態的山鄉生活視為某種精神追求與向往;而在鄉村人眼中,這種世居的環境則是賴以謀取衣食的來源。
15.【答案要點】
問題(一):因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確——順應自然,符合生態,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學一——“低作堰、深淘灘”“分四六、平澇旱”;③功效長久——至今仍在發揮灌溉、防洪的作用;④體現了“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
問題(二):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維護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謂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16.【答案要點】
問題(一):那樹暫時還遠離現代文明;那樹是能夠親近人類的,盡管人的到來并不征得那樹的同意。
問題(二):刻畫形象——那樹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形成對照——那樹親近、善待人類卻不配有好的命運;提出批評——人類只顧及眼前利益的錯誤。
17.【答案要點】
問題(一):今生今世要奮斗,要前進,要成長。
問題(二):文章最后一句指出:“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因為生命讓我們享受到人生特有的快樂和美麗,所以我們即便痛苦也要感謝生命。
18.【答案要點】
問題(一):①引出懸念——誰在吹能夠“穿過雨聲”“在天地間擴散”的“笛聲”。②前后照應——
“竹子灑過了小雨”與風配合,摩擦生籟,成為交響樂。③語意雙關——雨不僅是自然的微雨,還能沐浴心靈,洗去塵俗。
問題(二):藝術家感受自然并加以表現的,其境界總是靜的、低的,因為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視覺與聽覺雙重組合的,變化無窮而使藝術有“達不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