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考答案](1)該案例中教師的行為違反了關愛學生的師德規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中。關愛學生”一條指出,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案例中教師的表現和行為如果長期發展下去.將會壓抑或束縛學生思考和探討問題的積極主動性,傷害學生的自尊和人格,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2)教師對學生動腦思考、愛問問題在態度和行為上應給予肯定;以學生提出的問題激活全班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共同尋求合理的結論。這是新的師生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案例中教師對于像小林一樣愛思考、愛提問的學生不應該武斷地得出結論,否定其提問,而是應該適時加以引導,激發學生興趣和潛力,與其一起尋找合理的解釋,讓學生在思考巾學會知識。
2.[參考答案]小王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他忽視了團結協作這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所謂團結協作,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與其他教師、學校領導以及有關人員之間的關系,做到互相尊重、團結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團結協作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在教師職業道德上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教師自我完善的客觀條件。它要求我們要關心集體,服從領導,謙虛謹慎,尊重同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積極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因此小王應該從個人的小圈子里面走出來,和領導、同事多加溝通,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致力于學校教育。
3.[參考答案]從學生觀的角度來說,首先,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李軍同學曾是各方面都比較落后的一名學生,但這可能只是他一段時間的狀態,他還處在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有無限的可能。教師在這個時候,不能只看到學生現在的問題,就全盤否定學生的未來,應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激發學生的潛能。
其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材料中教師鼓勵李軍主動投入到學習中,讓他主動地去學習,發揮了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后,學生是獨特的人,應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能夠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把他們的特長展示出來,進而展示出他們獨特的內心世界,既有助于學生自身特長的發展。又有利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能更投入地去學習,使其在原有基礎上能夠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
臨考沖刺:11.5各科深度預測試卷及答案 全真模擬題最后沖刺 歷年核心考點
考試,沒一點把握?跟著老師,用7天時間,輕松把握考試重點,一次過關!!